滑膜炎是滑膜受刺激产生炎症致积液的关节病变,滑囊炎是滑囊的急慢性炎症,二者解剖部位不同,病因有创伤、感染、免疫、退行性等多方面差异,临床表现分别有关节或滑囊部位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有保守(休息、物理、药物等)和手术等方式,需据具体情况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滑囊炎:是滑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滑囊是由内皮细胞组成的封闭性囊,内壁为滑膜,有少许滑液,位于关节附近的骨突与肌腱或肌肉、皮肤之间,在摩擦力或压力较大的地方都存在,起到减少摩擦、缓冲冲击的作用。比如髌前滑囊、跟腱滑囊等都可能发生滑囊炎。
病因
滑膜炎
创伤性因素:如急性扭伤、慢性劳损等,例如运动员在剧烈运动中膝关节扭伤,可能导致滑膜受损引发滑膜炎。不同年龄人群创伤原因有差异,儿童可能因玩耍时的意外扭伤,成年人多因工作或运动损伤,老年人可能与关节退变基础上的轻微损伤有关。
感染性因素: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如结核杆菌感染可导致滑膜结核性炎症。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发生感染性滑膜炎,像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
免疫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滑膜,如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滑膜组织,导致滑膜炎症,这种情况在女性相对更易发生,可能与女性激素等因素有关,且病情可能随年龄增长有变化。
退行性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退变、骨质增生等,刺激滑膜产生炎症,老年人常见膝关节等关节的退行性滑膜炎。
滑囊炎
创伤性因素:直接暴力打击、长期反复摩擦和压迫等,例如长期跪姿工作的人髌前滑囊易因摩擦发生滑囊炎,运动员反复屈伸关节导致跟腱滑囊创伤性炎症。不同年龄创伤方式有差异,儿童多因意外磕碰,成年人多与职业、运动相关,老年人可能因关节退变后受力改变导致滑囊创伤。
感染性因素: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滑囊,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发生在有皮肤破损且抵抗力低下的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皮肤破损后感染累及滑囊的风险较高。
免疫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滑囊,如痛风性滑囊炎,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滑囊内引发炎症,在男性中较为多见,且随着年龄增长,痛风发病率升高,滑囊炎的发生风险也相应增加。
其他因素: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等也可能累及滑囊引起滑囊炎。
临床表现
滑膜炎
关节症状:一般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肿胀程度因病情而异,轻度肿胀可能仅有关节局部饱满,重度肿胀可使关节明显膨隆。疼痛程度不一,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活动受限表现为关节屈伸不利等,不同关节滑膜炎影响的活动不同,膝关节滑膜炎会影响屈膝、伸膝动作。年龄较小的儿童患滑膜炎时,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表现为哭闹、不愿活动患肢等;老年人可能因行动不便更易察觉关节活动受限。
全身症状:感染性滑膜炎可能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免疫性滑膜炎可能有乏力、消瘦等全身表现。
滑囊炎
局部症状:滑囊部位出现肿胀、疼痛、压痛。肿胀可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疼痛程度与炎症轻重相关,按压时疼痛明显。不同部位滑囊炎有特定表现,髌前滑囊炎表现为髌前局部肿胀、疼痛,屈膝时疼痛可能加重;跟腱滑囊炎表现为跟腱部位肿胀、疼痛,行走、站立时疼痛明显。儿童滑囊炎可能因玩耍时局部不适而抗拒相关动作;老年人滑囊炎可能因本身关节活动少,对疼痛耐受相对差,但表现可能不典型。
全身症状:感染性滑囊炎可出现发热等全身感染表现,免疫性滑囊炎可能有相应全身性疾病的部分表现。
诊断方法
滑膜炎
体格检查:检查关节肿胀程度、压痛部位、活动范围等。例如膝关节滑膜炎时浮髌试验可辅助判断关节内积液情况。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观察关节骨质情况,排除骨质病变;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滑膜增厚、积液等情况;磁共振成像(MRI)对滑膜、关节软骨、韧带等软组织显示更清晰,能明确滑膜炎的程度和范围。不同年龄人群影像学检查的选择需考虑辐射等因素,儿童尽量选择对身体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如超声等。
实验室检查:感染性滑膜炎可通过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升高等;免疫性滑膜炎可检查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自身抗体。
滑囊炎
体格检查:触摸滑囊部位,判断肿胀、压痛情况,有时可触及波动感(提示积液较多)。
影像学检查:超声可发现滑囊肿胀、积液等情况;MRI能更精准显示滑囊周围结构及炎症情况。
实验室检查:感染性滑囊炎可进行滑囊液穿刺检查,若穿刺液为脓性,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病原体;免疫性滑囊炎可检查相关自身抗体等协助诊断。
治疗原则
滑膜炎
保守治疗:休息是重要的保守措施,减少患病关节的活动。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冷敷、超短波等,热敷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急性期24小时内一般冷敷);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消肿,但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有不良反应的非甾体抗炎药,优先考虑物理等非药物干预;对于感染性滑膜炎需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滑膜切除术等。
滑囊炎
保守治疗:休息,避免滑囊部位的刺激动作。物理治疗可采用局部热敷、理疗等;药物治疗可外用非甾体抗炎药软膏,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也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感染性滑囊炎需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的滑囊炎,可考虑手术切除滑囊,如慢性创伤性滑囊炎经多次保守治疗无效者。
总之,滑膜炎和滑囊炎在解剖部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存在区别,临床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