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血压判断需综合不同年龄段血压正常范围,婴儿期收缩压70-100mmHg、舒张压30-50mmHg;幼儿期收缩压80-105mmHg、舒张压40-65mmHg;学龄前期收缩压85-110mmHg、舒张压50-70mmHg;学龄期收缩压90-120mmHg、舒张压60-80mmHg,血压持续高于同年龄同性别第95百分位可考虑高血压,测量时要小儿安静、多次取平均值,有家族史、基础病、肥胖及不健康生活方式小儿需密切监测。
不同年龄段小儿血压正常范围
婴儿期(1岁以内):收缩压正常范围约为70~100mmHg,舒张压正常范围约为30~50mmHg。
幼儿期(1~3岁):收缩压正常范围大致在80~105mmHg,舒张压正常范围约为40~65mmHg。
学龄前期(4~6岁):收缩压正常范围通常为85~110mmHg,舒张压正常范围约为50~70mmHg。
学龄期(7岁以上):收缩压正常范围一般是90~120mmHg,舒张压正常范围约为60~80mmHg。
当小儿的血压持续高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正常范围的第95百分位时,可考虑为高血压。例如,对于7岁以上儿童,若收缩压多次测量均≥120mmHg和(或)舒张压多次测量均≥80mmHg,且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血压正常范围的第95百分位,就需要高度怀疑小儿高血压。
在判断小儿高血压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测量血压时要确保小儿处于安静状态,避免在哭闹、运动后立即测量,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血压暂时性升高。其次,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对于有家族高血压病史、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小儿,更要密切关注血压情况,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对于肥胖、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的小儿,也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血压监测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