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有多样症状表现,呼吸困难分劳力性、端坐、夜间阵发性等,还有咳嗽咳痰、乏力疲倦、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等;体征有肺部可闻湿性啰音等、心脏有心率快等表现,不同人群临床表现有差异,儿童等特殊人群表现不同。
咳嗽、咳痰:咳嗽是较早出现的症状,一般为干咳,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咳痰,多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则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这是因为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
乏力、疲倦:由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骨骼肌供血供氧减少,患者可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这是心排血量降低,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及代偿性心率加快所致。
少尿及肾功能损害:严重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少尿,这是因为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致。长期慢性的肾血流量减少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等。
体征表现
肺部体征:两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可从局限于肺底部直至全肺。急性肺水肿时,双肺可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心脏体征:心率加快,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根据基础心脏病的不同,还可伴有相应的心脏杂音等体征。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上可能有一些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基础疾病较多,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不如年轻患者典型;女性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总体临床表现仍符合上述一般规律;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发生心力衰竭,且在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症状可能相对更严重;有基础心脏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心肌梗死、心肌病等病史,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时临床表现可能与基础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相关。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多因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需要特别注意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及时发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