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涵盖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呼吸道相关表现有咳嗽(可呈刺激性干咳或伴咳痰,细菌感染时痰液多黄脓)、呼吸急促、严重时三凹征、病情重可致胸痛;全身表现为发热(体温可从低热到高热,儿童波动更明显)、乏力、食欲减退;治疗上一般需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药物治疗针对病原体,细菌感染选相应抗生素,病毒感染对症,咳嗽咳痰用止咳化痰药,发热可物理降温或合理用退热药物,儿童需密切监测,老人兼顾基础疾病,妊娠期用药谨慎。
一、下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下呼吸道感染涵盖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多种病症,常见症状如下:
呼吸道相关表现:咳嗽为常见症状,可呈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咳痰,若为细菌感染,痰液多呈黄色脓性;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严重时可见鼻翼扇动、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陷(三凹征);病情较重者可能出现胸痛,多因炎症累及胸膜所致。
全身表现:发热较为常见,体温可从低热(37.3~38℃)到高热(39℃以上)不等,儿童体温波动通常较成人更明显;还可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
二、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患者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以湿化气道,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药物治疗:
针对病原体治疗:若为细菌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可根据病原菌类型选用相应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若为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对症治疗:咳嗽咳痰明显者可使用止咳化痰药物,如氨溴索等;发热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合理使用退热药物,但需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改善发热症状后再谨慎使用药物。特殊人群方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时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体温及呼吸等情况;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妊娠期女性下呼吸道感染用药需格外谨慎,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或治疗方案,以保障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