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套叠有典型症状(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包块)和非典型症状(精神萎靡、发热),首选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怀疑肠坏死、穿孔等需手术治疗,发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护理时要密切观察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家长要配合治疗和后续观察。
一、新生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阵发性哭闹:新生儿会出现突然发作的剧烈哭闹,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作。这是因为肠套叠时,肠道蠕动紊乱,肠管痉挛引起疼痛。
呕吐:早期呕吐为胃内容物,随后可变为胆汁样物,晚期可呕吐粪便样物,这是由于肠道梗阻,近端肠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逆蠕动导致呕吐。
血便:多在发病后6-12小时出现,起初为黏液样便,后可发展为果酱样血便,这是肠套叠导致肠黏膜出血与肠液混合的表现。
腹部包块:在右上腹可触及腊肠样、表面光滑、稍可活动的包块。
2.非典型症状
精神萎靡:由于疼痛、呕吐等不适,新生儿精神状态差,表现为反应迟钝、嗜睡等。这是因为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能量消耗大,且不适症状影响了新生儿的整体状态。
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8℃左右,可能与肠道缺血、坏死等引起的吸收热有关。
二、新生儿肠套叠的治疗
1.空气灌肠复位
是新生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肛门注入空气,利用空气的压力将套叠的肠管复位。一般来说,在X线透视下进行空气灌肠复位,若复位成功,新生儿哭闹停止,腹部包块消失,肛门排气排便,且肠道功能恢复正常。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如果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者肠套叠时间较长,怀疑有肠坏死、肠穿孔等情况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肠套叠复位术、肠切除吻合术等。例如,当肠管已经发生坏死时,需要切除坏死的肠段,然后进行端端吻合,恢复肠道的连续性。
新生儿肠套叠是一种较为危急的疾病,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新生儿,在护理方面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呕吐情况、排便情况等。由于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维持新生儿的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后续观察,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