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主要表现有进行性加重的剧烈疼痛、受累部位皮肤发红温度升高后苍白发绀、患肢感觉异常、肌肉运动受限以及动脉搏动早期正常或稍弱后逐渐减弱消失,儿童患者表现与成人有差异,老年患者需考虑基础疾病影响。
疼痛:早期是最常见的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剧烈疼痛。受伤肢体出现持续性进行性加剧的疼痛,起初可能是受伤部位的疼痛,随后迅速蔓延至整个骨筋膜室区域。例如,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时,患者会感到前臂持续性的胀痛、刺痛且逐渐加重,这种疼痛对一般的止痛措施不敏感。这是因为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刺激神经末梢所致。
皮肤改变:受累部位皮肤可出现发红、温度升高,随着病情进展,皮肤可能会出现苍白、发绀等改变。早期皮肤可能表现为轻度发红,皮温略高于正常肢体,随着缺血加重,皮肤颜色会逐渐苍白,进而变为发绀,提示肌肉等组织缺血严重。这是由于骨筋膜室内血液循环障碍,皮肤的血供受到影响导致的。
感觉异常:患肢会出现感觉减退或麻木等异常。比如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时,患者可能会感觉小腿部位的皮肤感觉减退,对痛觉、触觉等的感知能力下降。这是因为神经在骨筋膜室内受到压迫,传导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感觉异常。
运动障碍:肌肉功能受到影响,出现运动受限。例如手部骨筋膜室综合征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手指活动无力,不能正常抓握物品。这是因为肌肉缺血缺氧,导致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进而出现运动障碍。
动脉搏动改变:早期患肢的动脉搏动可能正常或稍减弱,随着病情发展,动脉搏动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但需要注意的是,动脉搏动存在并不一定能完全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因为有时可能存在侧支循环代偿等情况,但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往往提示病情较为严重,肌肉等组织缺血情况已比较严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的特殊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基本的疼痛、皮肤改变、感觉运动异常等表现类似,但儿童可能表述不清疼痛等症状,需要医护人员更加仔细地观察其肢体的情况,如有无肿胀、皮肤颜色变化等;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会影响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判断和治疗,在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对血液循环等方面的影响,以便更准确地诊断和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