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有可能造成瘫痪,其发病机制是颈椎退变致脊髓受压,随病情发展脊髓功能受影响;不同阶段表现不同,早期干预可降低风险,中晚期瘫痪风险升高;中老年、有不良生活方式及已有颈椎病史人群需关注,前者定期检查,后者改变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瘫痪风险。
一、发病机制
脊髓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退变因素,如颈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韧带肥厚钙化等,导致脊髓受到压迫。随着病情的发展,脊髓长期受到压迫会出现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进而影响脊髓的正常功能传导。当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严重受损时,就可能引发肢体运动、感觉等多方面的严重障碍,最终导致瘫痪。
二、不同阶段的表现及瘫痪风险
1.早期阶段:可能表现为上肢麻木、无力,精细动作困难,如拿筷子不稳等,下肢可能有行走发紧、步态异常等情况,但此时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如规范的保守治疗(包括颈部制动、物理治疗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进展,降低瘫痪风险。
2.中期阶段:上肢无力情况加重,可能出现持物易掉落,下肢行走困难加剧,甚至有踩棉花感,此时脊髓受压情况已较明显,若仍未得到合适治疗,瘫痪风险逐渐升高。
3.晚期阶段:脊髓受压严重且时间较长,会出现肢体完全瘫痪,感觉丧失等严重情况,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三、相关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中老年人群:中老年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退变本身就会加剧,所以中老年人群更要关注颈椎健康,定期进行颈椎相关检查,如颈椎X线、MRI等,以便早期发现脊髓型颈椎病相关问题。一旦出现颈部不适、上肢或下肢感觉运动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进展到瘫痪阶段。
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长期低头工作、玩手机、伏案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颈椎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发生颈椎退变,进而增加患脊髓型颈椎病并发展为瘫痪的风险。这类人群需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定时活动颈部,做一些颈部伸展运动等,预防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发展。
已有颈椎病史人群:本身有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等基础颈椎疾病的人群,属于脊髓型颈椎病的高危人群,相比其他人更易出现脊髓受压情况,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积极控制基础颈椎疾病,降低瘫痪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