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系统电活动延迟致PR间期延长且每个心房冲动可传入心室,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超时限且每个P波后有对应QRS波群,发生机制是房室结部位传导延迟与不应期延长相关,常见病因有生理性如运动员迷走神经张力高、睡眠时,病理性如冠心病、心肌炎等及药物影响,多数患者无症状,心室率慢有轻不适,靠心电图诊断,针对病因治疗,无症状者定期随访,儿童需关注基础心脏等,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病需监测指标等。
一、定义
I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系统电活动出现延迟,表现为心电图上PR间期延长,成人PR间期>0.20秒(老年人PR间期>0.22秒),且每个心房冲动均能传入心室。
二、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特征为PR间期延长,常规心电图中P波后紧跟QRS波群,PR间期超过正常时限,且每个P波后均有对应的QRS波群。
三、发生机制
主要是房室结部位传导延迟,与房室结区域不应期延长等电生理改变相关,致心房激动传至心室时间延长。
四、常见病因
生理性因素:如运动员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出现PR间期延长;睡眠时也可出现暂时性I度房室传导阻滞。
病理性因素:包括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影响房室结血供致传导延迟)、心肌炎(心肌炎症累及房室结)、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部分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影响房室传导),以及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影响。
五、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若心室率过慢可出现心悸、胸闷等较轻不适。
六、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通过记录P波与QRS波群时间间隔,明确PR间期是否延长以诊断I度房室传导阻滞。
七、处理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由冠心病、心肌炎等病理性因素引起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治疗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治疗心肌炎控制炎症等。
无症状者:通常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定期行心电图等检查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关注基础心脏情况及生长发育,若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应密切随访心电图,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担,同时定期监测警惕病情变化。
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I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与之相关,需监测血压、心脏功能等指标,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过度激动,用药时谨慎,避免使用可能进一步影响房室传导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