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观察,如发热、咽痛、口腔咽部特征性疱疹及不同年龄表现差异;体格检查,包括口腔局部和全身一般状况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初步判断,病毒学检查通过核酸检测等明确;还需与手足口病、疱疹性龈口炎鉴别,手足口病有手足臀部皮疹,疱疹性龈口炎累及牙龈,疱疹性咽峡炎牙龈不受累。
症状表现: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通常会出现发热,多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咽痛,婴幼儿可能因咽痛而出现拒食、流涎等表现。病程中口腔咽部会出现特征性疱疹,疱疹初期为灰白色丘疹,之后迅速变为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及扁桃体前柱,但牙龈不受累,这是与疱疹性龈口炎的重要鉴别点。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患儿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婴幼儿由于表达能力有限,拒食、流涎等表现可能更为突出,而年长儿可以更明确表述咽痛等症状。
体格检查
口腔局部检查:医生会用压舌板等工具检查口腔咽部,重点观察疱疹的分布、形态等情况。除了观察典型的疱疹表现外,还会注意咽部黏膜是否有充血等炎症表现。
全身一般状况检查:检查患儿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等,了解患儿整体的一般情况,如体温、心率、呼吸等,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通过血常规可以初步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等情况,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以病毒感染为主,所以血常规多提示病毒感染的相关改变。
病毒学检查:
病毒核酸检测:可以通过采集患儿咽部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例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柯萨奇病毒A组等相关病毒的核酸,能够快速、准确地明确是否为疱疹性咽峡炎相关病毒感染,对于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病毒分离培养:从患儿病变部位采集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但该方法操作相对复杂,耗时较长,一般在科研等特殊情况下使用,临床常规诊断中较少采用。
鉴别诊断
与手足口病鉴别:手足口病除了口腔咽部疱疹外,手、足、臀部等部位也会出现皮疹或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一般无这些部位的皮疹表现,可通过典型的皮疹分布特点进行鉴别。
与疱疹性龈口炎鉴别:疱疹性龈口炎主要累及牙龈,而疱疹性咽峡炎牙龈不受累,这是两者重要的鉴别点之一,医生可通过口腔局部检查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