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易引发心脏猝死,原因包括心肌电活动不稳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及年龄因素等;心室颤动,心肌缺血时电生理特性不均一易形成折返环路,不良生活方式使风险升高;心脏射血功能骤降,大面积心肌梗死致收缩力下降,合并高血压者更易恶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兴奋、迷走张力降低,年龄大及长期精神压力大等易致,均增加心脏猝死风险。
一、心肌电活动不稳定
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容易出现心肌电活动不稳定。例如,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心肌组织中离子通道功能异常,钾离子、钙离子等离子通道的功能改变会影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和复极过程,从而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而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年龄较大的冠心病患者,心肌细胞本身的生理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更容易出现心肌电活动不稳定的情况。
二、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是心脏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时,心肌组织的电生理特性不均一,容易形成折返环路,引发心室颤动。当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肌缺血严重时,局部心肌细胞的电活动紊乱,可迅速导致心室颤动的发生。有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更容易受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快,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进而使心室颤动的发生风险升高。
三、心脏射血功能骤降
冠心病引起的大面积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收缩力显著下降,心脏射血功能骤降。当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时,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尤其是脑和心脏自身的灌注不足,最终可引发心脏猝死。患有冠心病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心脏后负荷增加,更容易出现心脏射血功能的恶化,增加心脏猝死的可能性。
四、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冠心病患者常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但过度兴奋时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则会削弱对心脏的保护性调节作用。年龄较大的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本身就相对较弱,再加上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病变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从而增加心脏猝死的风险。此外,长期精神压力大等情况也可能进一步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使心脏猝死的风险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