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可能引起眩晕症即颈性眩晕,其机制与颈椎病变影响椎动脉供血及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有关,颈椎退行性变、不良生活方式、颈部外伤史等是相关因素,需通过颈椎检查明确病变,可采用保守治疗,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颈椎病变影响椎动脉供血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颈椎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如椎间盘退变、椎体骨质增生等。中老年人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更容易出现椎动脉受压的情况。例如,颈椎钩椎关节增生可能会压迫椎动脉,使其管腔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尤其是在颈部活动时,椎动脉受到牵拉或刺激,供血不足加重,从而引发眩晕。
生活方式: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不良姿势的人群,颈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加速颈椎的退变。这类人群颈椎病变的风险增加,进而增加了颈性眩晕的发生几率。比如,每天长时间低头工作的办公室职员,颈椎承受的压力较大,更容易出现颈椎结构的异常,影响椎动脉供血。
病史因素:有颈部外伤史的人,颈椎的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后续发生颈椎病变导致眩晕的可能性也会增加。颈部外伤可能会引起颈椎的椎间盘损伤、椎体错位等,为后续的颈椎退变和椎动脉受压埋下隐患。
当椎动脉供血不足时,脑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尤其是内耳的供血也会受到影响,而内耳是维持人体平衡的重要器官之一,供血不足就可能导致眩晕症状的出现。
二、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
年龄因素:年龄增长导致颈部交感神经节及其周围组织发生退变,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加,更容易因颈椎病变而受到刺激引发眩晕。
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除了导致椎动脉受压外,还会使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例如,长期精神紧张的人,颈部肌肉紧张,会刺激颈部交感神经,进而引起椎动脉痉挛,影响脑部供血,导致眩晕。
病史因素:有颈椎炎症等病史的人,颈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可能会波及交感神经,使得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增加颈性眩晕的发生风险。
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后,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椎动脉痉挛或脑部血管运动障碍,从而导致眩晕。
对于怀疑颈性眩晕的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颈椎检查,如颈椎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颈椎病变的情况。在治疗方面,首先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改善不良姿势、颈部理疗、牵引等。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在进行颈部理疗时要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过度刺激导致颈部损伤;儿童一般较少患颈椎病引起眩晕,但如果有颈部外伤等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