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失常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呼吸影响及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病理性因素中心脏疾病有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全身性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感染性疾病等。
自主神经功能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不同,也可能导致窦性心律失常。儿童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出现因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引起的窦性心律失常;成年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熬夜、过度疲劳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衡,进而引发窦性心律失常。例如长期熬夜的青少年可能会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情况。
病理性因素
心脏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影响心脏的正常电生理活动和血流动力学,从而导致窦性心律失常。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存在心脏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引发窦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在成年人中,尤其是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的人群,冠心病是常见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影响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可引起窦性心律失常。例如患有冠心病的中老年人,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情况。
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会影响心肌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心脏电活动紊乱,引发窦性心律失常。不同年龄均可发病,成年人患扩张型心肌病相对较多见,而儿童也可能因遗传等因素患心肌病。
全身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代谢,使心脏负担加重,影响心脏的节律,导致窦性心律失常。例如甲亢患者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同时可能伴有心悸、多汗等症状。
电解质紊乱: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儿童如果存在严重腹泻等情况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成年人长期应用利尿剂等药物也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从而引发窦性心律失常。比如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自律性等发生改变,可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等。
感染性疾病:儿童在感染发热时较为常见,如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可导致机体代谢加快、毒素释放等,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引发窦性心律失常。成年人在严重感染时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例如重症肺炎患者可能伴随窦性心律失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