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因瓣膜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症状表现有差异,包括呼吸困难(不同人群表现及机制)、乏力(不同人群表现及机制)、水肿(不同人群表现及机制)、心悸(不同人群表现及机制)、胸痛(不同人群表现及机制)。
呼吸困难
不同人群表现:对于成年人轻度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可能仅在剧烈运动时出现气短,而中重度关闭不全者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有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儿童若存在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玩耍后容易疲倦、气促。
机制: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时,心脏泵血功能受影响,肺循环淤血,影响气体交换,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左心瓣膜(二尖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左心房、左心室血液反流,肺淤血加重;右心瓣膜(三尖瓣、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右心房、右心室血液反流,体循环淤血,也可能影响肺循环进而出现呼吸困难。
乏力
不同人群表现: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可能感觉全身无力。成年人会觉得工作、日常活动容易疲惫;儿童则表现为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童迟缓,活动量较正常儿童少。
机制: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机体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出现乏力症状。
水肿
不同人群表现:成年人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引起水肿时,常见于下肢,尤其在下午或傍晚时明显,长时间站立后水肿加重,休息或抬高下肢后可稍缓解;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甚至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儿童出现水肿时,可能首先发现眼睑、颜面部等部位水肿,随着病情进展才会出现下肢水肿等情况。
机制: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右心瓣膜关闭不全时,体循环淤血更为明显,水肿表现更突出。
心悸
不同人群表现:各年龄段患者都可能感觉心跳异常,可表现为心跳加快、心慌、心跳间歇等。成年人可能在安静时或活动后明显感觉到心悸;儿童有时也能表述自己感觉心脏跳动不正常,但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通过躁动、哭闹等方式体现。
机制: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时,心脏节律可能发生改变,或者心输出量的变化引起患者自身对心跳的感知异常,从而出现心悸症状。
胸痛
不同人群表现:部分成年人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患者会出现胸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压榨样痛,疼痛部位可在心前区等部位,疼痛持续时间不等;儿童相对较少出现胸痛症状,若出现往往需要警惕病情较重的情况。
机制: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导致心肌缺血,或者瓣膜病变引起心脏结构改变刺激神经末梢等因素可引发胸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