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一般分为充血水肿期(发病1-2天,病变肺叶肿胀暗红,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浆液性渗出液,患者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纹理增多模糊)、红色肝样变期(发病3-4天,病变肺叶肿大暗红质实,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大量红细胞等,患者有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等表现,胸片可见大片炎症浸润阴影)、灰色肝样变期(发病5-6天,病变肺叶仍肿大,充血消退呈灰白色质实,镜下肺泡腔内中性粒细胞增多等,患者咳嗽咳痰症状继续存在,痰渐变为黏液脓痰,胸片可见大片致密阴影)、溶解消散期(发病1周左右,病变肺组织质地变软,肺内炎症病灶完全溶解消散,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影像学可见肺部浸润阴影逐渐吸收消散),不同人群表现不同,护理需注意,应及时就医治疗。
充血水肿期:发病1-2天,病变肺叶肿胀,暗红色。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内有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此期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稍有模糊。
红色肝样变期:发病第3-4天,病变肺叶肿大,呈暗红色,质地变实,似肝脏,故称红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和一定量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渗出物中可检出大量的肺炎链球菌。患者可有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等表现,胸片可见大片炎症浸润阴影。
灰色肝样变期:发病第5-6天,病变肺叶仍肿大,但充血消退,由红色逐渐转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腔内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大部分溶解消失,渗出物中仍能检出大量的肺炎链球菌。此期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可能继续存在,但痰由铁锈色痰逐渐变为黏液脓痰。胸片可见大片致密阴影。
溶解消散期:发病后1周左右进入该期,病变肺组织质地较软,肺内炎症病灶完全溶解消散后,肺组织恢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浸润阴影逐渐吸收消散。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大叶性肺炎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大叶性肺炎可能起病较急,但临床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老年人大叶性肺炎症状可能不典型,易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在护理方面,儿科患者要注重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各期的大叶性肺炎都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感染等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