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宿主因素、环境因素有关。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支原体感染;宿主因素中婴幼儿因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自身免疫功能未成熟等易患病,患基础疾病小儿更易发病;环境因素里居住环境拥挤通风差、空气污染及季节气候剧烈变化等会增加小儿肺炎发生风险。
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小儿尤其是婴幼儿肺炎的常见病毒之一,它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症,进而累及肺泡。小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会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此外,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可引发小儿肺炎,流感病毒感染在流感流行季节较为多见,小儿感染后除了有肺炎相关表现外,还可能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
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也是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多见于学龄期儿童,但近年来婴幼儿感染也有增多趋势。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小儿感染后可引起间质性肺炎等,病程相对较长,常表现为长期咳嗽,且咳嗽较为剧烈。
宿主因素
年龄因素:婴幼儿时期的小儿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容易患肺炎。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差,黏液腺分泌不足易致气道干燥,纤毛运动较差,不能有效地清除吸入的异物,这些因素都使得婴幼儿容易发生感染而引发肺炎。比如,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弱,若有宫内感染或出生后接触病原体,就容易患肺炎。
免疫功能:小儿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尤其是婴幼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尤其是分泌型IgA(sIgA),它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小儿sIgA水平低就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进而引发肺炎。另外,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小儿,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其免疫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更容易患上肺炎,并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小儿的心肺功能,导致其对病原体感染的抵御能力下降。
环境因素
居住环境:如果小儿居住的环境拥挤、通风不良,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就会相对较高,小儿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加,从而容易引发肺炎。例如,在一些人口密集、住房条件较差的地区,小儿肺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另外,室内空气污染,如烟雾、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存在,也会刺激小儿呼吸道,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肺炎的发生风险。
气候因素:季节变化和气候的剧烈变化也与小儿肺炎的发生有关。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小儿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寒冷空气的刺激,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防御功能降低,容易发生感染。而且在冬春季节,呼吸道病毒等病原体的活动较为活跃,小儿接触后感染的几率增加。例如,寒冷空气可使小儿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受抑制,有利于病原体的入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