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香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可通利鼻窍,儿童艾灸需控温;印堂穴在额部两眉头中间,能调节气血缓解鼻窦炎症状,儿童艾灸要小心;风池穴在颈后区,可疏风解表通利官窍,儿童需专人操作控温;合谷穴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中点,能调节气血缓解鼻窦炎症状,孕妇慎用,儿童艾灸也需注意温时。
一、迎香穴
1.位置:位于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2.作用原理:迎香穴是治疗鼻部疾病的常用穴位,艾灸此穴可以起到通利鼻窍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艾灸迎香穴能够改善鼻腔局部的气血运行,缓解鼻窦炎引起的鼻塞等症状。从解剖角度看,该穴位附近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分布,艾灸产生的温热刺激可以通过神经传导调节鼻部的生理功能。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人群均可艾灸迎香穴,但对于儿童,艾灸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烫伤,因为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艾灸时要保持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以更好地发挥艾灸的作用。
二、印堂穴
1.位置:在额部,两眉头中间。
2.作用原理:印堂穴与鼻部经络相连,艾灸印堂穴可以调节头部及鼻部的气血。通过艾灸温热刺激,能够疏通经络,对于鼻窦炎导致的头痛、鼻塞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灸印堂穴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鼻部相关神经的兴奋性,从而改善鼻部的不适症状。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年人艾灸印堂穴相对较为安全,但儿童艾灸时要特别小心,防止艾灸时的热感刺激引起不适。艾灸时要注意火焰与皮肤的距离,保持适当的距离以达到温热刺激的效果又不造成烫伤。
三、风池穴
1.位置: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2.作用原理: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艾灸风池穴可以起到疏风解表、通利官窍的作用。鼻窦炎多与风邪侵袭等因素有关,艾灸风池穴能够借助其疏风的作用,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改善鼻窦炎相关的症状。从经络的联系来看,风池穴与头部、鼻部的经络有密切关联,艾灸此穴可以通过经络传导调节鼻部的炎症反应等。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成年人艾灸风池穴时要注意力度和温度,儿童艾灸风池穴需由家长或专业人员操作,严格控制艾灸的时间和温度,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不良反应。比如儿童皮肤薄,艾灸时温度稍高就容易烫伤,所以要格外谨慎。
四、合谷穴
1.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作用原理: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有“面口合谷收”的说法,艾灸合谷穴可以调节面部及鼻部的气血,起到疏风解表、行气活血的作用。对于鼻窦炎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通过艾灸刺激合谷穴,能够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改善鼻窦炎的相关症状。
3.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人群艾灸合谷穴,但孕妇要慎用,因为合谷穴有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儿童艾灸合谷穴时同样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