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主要病因,血栓脱落是关键步骤,不同人群肺栓塞发生有特点,老年人因基础病等风险高且症状不典型,孕妇和产褥期女性因激素等因素风险增加,恶性肿瘤患者因肿瘤相关因素风险高,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也易因药物影响发生肺栓塞。
一、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的主要病因
肺栓塞主要是由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如抗凝血酶缺乏、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等,这些遗传缺陷会使血液更容易形成血栓。获得性因素方面,长期卧床的患者,如骨折、大手术后的患者,由于活动减少,静脉血流缓慢,容易在下肢静脉形成血栓;高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发生变化,凝血倾向增加;妊娠和产褥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以及子宫增大压迫静脉等原因,也易发生静脉血栓;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细胞会释放一些物质促进凝血,同时肿瘤压迫血管也影响血液回流;口服避孕药的女性,避孕药中的雌激素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等。
二、血栓脱落是肺栓塞发生的关键步骤
当静脉内形成的血栓达到一定大小后,在某些诱因下会从血管壁脱落,成为栓子。例如,当患者突然活动时,肌肉的收缩可能会促使静脉内的血栓脱落,血栓随着静脉回流进入右心,然后被泵入肺动脉,从而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如果血栓较小,可能仅引起局部肺动脉的狭窄,影响局部的血流和气体交换;但如果是较大的血栓,可导致肺动脉主干或major分支的堵塞,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如急性右心衰竭等。
三、不同人群肺栓塞发生的特点
(一)老年人
老年人多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同时常伴有活动能力下降,长期卧床的情况较为常见。他们的凝血功能相对活跃,纤溶功能减退,静脉壁弹性下降等,这些因素都使得老年人发生静脉血栓进而导致肺栓塞的风险增加。而且老年人对肺栓塞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基础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
(二)孕妇和产褥期女性
妊娠时,孕妇的血容量增加,静脉回流受阻,同时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血流减慢。产褥期女性身体处于恢复阶段,仍存在高凝状态,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孕妇和产褥期女性发生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可能性。
(三)恶性肿瘤患者
恶性肿瘤细胞会释放促凝物质,如组织因子等,激活凝血系统。肿瘤的生长可能会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回流,导致静脉淤血。此外,一些抗肿瘤治疗措施,如化疗等,也可能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从而使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肺栓塞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四)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
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由于避孕药中的雌激素成分,会改变凝血因子的水平,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可能引发肺栓塞。另外,长期使用某些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也可能因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而容易发生肺栓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