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炎是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致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多因手部过度活动等引起,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等,不及时治会致严重活动受限;腱鞘囊肿是关节部腱鞘内囊性肿物,由结缔组织退变所致,多为缓慢长大肿块,少数会压迫神经血管等,两者严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论,均需及时就医据情采取合适治疗,特殊人群患病需谨慎处理。
一、腱鞘炎与腱鞘囊肿的区别
(一)定义与病因
腱鞘炎:是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改变,多因手部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当等引起,如织毛衣、操作电脑等,常见类型有屈肌腱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等。
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是由于关节囊、韧带、腱鞘中的结缔组织退变所致,其内容物为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黏液,多与关节腔或腱鞘相通。
(二)临床表现
腱鞘炎: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压痛、肿胀,活动受限。例如屈肌腱腱鞘炎患者常出现晨起患指发僵、疼痛,活动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活动时可出现弹响,严重时患指屈伸活动受限。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则表现为桡骨茎突处疼痛,可放射至手、肘或肩背部,局部可有轻度肿胀,压痛明显,握拳尺偏试验阳性。
腱鞘囊肿:一般为缓慢长大的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较硬或有囊性感,多无明显疼痛,少数可有酸痛、无力等不适。囊肿大小不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如乒乓球。常见于手腕背侧、掌侧,足背等部位。
(三)影像学表现
腱鞘炎:超声检查可发现腱鞘增厚、滑膜水肿等表现;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见腱鞘及周围组织的炎性改变。
腱鞘囊肿: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等;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骨质改变,但可排除骨骼病变。
二、关于严重程度的比较
腱鞘炎和腱鞘囊肿的严重程度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取决于具体病情。
腱鞘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逐渐加重,出现严重的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例如长期的屈肌腱腱鞘炎可能导致手指无法正常屈伸,严重影响手部精细动作的完成,如书写、持物等。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从事精细手部工作的劳动者,严重的腱鞘炎可能会使其无法继续从事原工作。
腱鞘囊肿:大多数腱鞘囊肿生长缓慢,对功能影响较小,但少数情况下,囊肿可能会压迫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引起相应的症状,如压迫神经可导致手部麻木、无力等。如果腱鞘囊肿发生在关节重要活动区域,也可能会对关节活动产生一定影响,但相对腱鞘炎导致的活动受限程度可能较轻。不过,若腱鞘囊肿破裂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炎症反应等情况,但总体而言,其严重程度通常不如严重的腱鞘炎对功能的长期影响显著。
总之,腱鞘炎和腱鞘囊肿在定义、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方面存在区别,两者的严重程度需结合具体病情来判断,不能简单判定哪个更严重。无论是患有腱鞘炎还是腱鞘囊肿,都应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有相关疾病,需更加谨慎处理,优先考虑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以保障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