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软骨损伤需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评估,分非手术治疗(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依适应证选方式)、康复训练(早中后期分阶段进行且针对不同年龄人群个性化调整)来处理。
一、损伤评估
关节软骨损伤的评估需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病史方面要了解受伤机制、时间等;症状可能有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体征检查包括关节压痛、活动时的异常声响等;影像学检查常用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晰显示软骨损伤的部位、程度等,如Ⅰ度损伤表现为软骨表面不规则,Ⅱ度损伤累及软骨全层但未达软骨下骨,Ⅲ度损伤则达软骨下骨。不同年龄人群损伤评估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软骨弹性较好,损伤表现可能不典型,需更细致检查;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关节退变,评估时要综合判断。
二、非手术治疗
1.休息与制动:急性损伤期应让关节休息,必要时使用支具或石膏制动,限制关节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对于儿童,制动需注意固定的松紧度,防止影响血液循环;老年人制动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2.物理治疗
冷敷与热敷:急性损伤72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可减轻肿胀和疼痛;72小时后根据情况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儿童冷敷时要注意避免冻伤,温度不宜过低;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热敷温度要适中,防止烫伤。
电疗:如超声波治疗,可促进软骨修复,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温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细胞代谢。但儿童使用时要注意能量控制,避免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3.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儿童应谨慎使用,避免影响骨骼发育等;还可局部外用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制剂,促进软骨基质合成。
三、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对于严重的关节软骨损伤,如Ⅲ度以上损伤且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关节交锁等情况时考虑手术。不同年龄人群手术适应证略有不同,儿童严重软骨损伤手术需更谨慎权衡利弊;老年人若身体状况允许且损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
软骨修复手术:包括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等,通过移植自体软骨细胞促进损伤软骨修复。
关节清理术:适用于伴有游离体、滑膜增生等情况的关节软骨损伤,清除关节内的异物、增生组织等,改善关节症状。
四、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在损伤恢复早期进行关节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如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促进肌肉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老年人要注意训练强度循序渐进,防止加重关节负担。
2.中期康复: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训练,如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直腿抬高训练等。关节活动度训练要缓慢进行,避免暴力;肌力训练可借助弹力带等进行抗阻训练。
3.后期康复:进行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要根据其自身平衡能力和行走功能进行个性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