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孢子菌肺炎在不同患者群体中CT表现有特点,早期儿童及免疫正常人群多为双侧肺门周围及中下肺野磨玻璃影,老年等有基础病人群早期也可能有磨玻璃影;进展期有网格影、实变影、融合影,儿童表现多样还可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老年表现易与基础病干扰且恢复弱,免疫抑制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常典型且进展快、双侧病变对称。
早期表现:对于儿童及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早期CT可表现为双侧肺门周围及中下肺野的磨玻璃影,磨玻璃影代表肺泡内有渗出等改变,影响了CT上的密度,使其呈现出磨玻璃样的密度增高影,这是因为肺孢子菌感染初期引起肺泡炎症,导致肺泡内有液体等渗出物积聚。对于老年患者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早期也可能先出现类似的磨玻璃影表现,但需结合其基础病史综合判断。
进展期表现
网格影: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网格影,网格影是由于肺泡间隔增厚等原因导致,在CT上表现为肺内呈网格状的高密度影,这是肺间质改变的一种表现,肺孢子菌感染引起肺间质炎症,使得肺泡间隔增厚,在CT上呈现网格样结构。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患者,病情进展到一定阶段都可能出现网格影,但不同人群由于基础状况不同,网格影出现的速度和程度可能有差异。
实变影: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实变影,实变影是肺组织发生实变,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等,在CT上表现为大片状的高密度影,密度均匀,正常肺纹理消失。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如艾滋病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时,实变影出现的概率相对较高,且可能进展较快,而对于免疫功能相对较好的人群,实变影出现相对较晚。
融合影:有时会出现融合影,即多个病灶融合在一起,形成较大的片状影。在儿童患者中,如果是由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原因导致的肺孢子菌肺炎,融合影可能出现得较为迅速,而对于成人非免疫抑制人群,融合影出现相对较缓,但一旦出现往往提示病情较重。
特殊人群表现
儿童患者: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感染肺孢子菌肺炎时,CT表现可能更具多样性,除了上述常见表现外,还可能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表现,这与儿童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儿童气道相对较细,感染后炎症更容易影响支气管血管束。同时,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所以CT监测需更加密切。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其肺孢子菌肺炎的CT表现可能与基础疾病的CT表现相互干扰。例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本身就有肺气肿等表现,当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时,CT上可能在原有肺气肿基础上出现新的磨玻璃影、实变影等,需要仔细鉴别。而且老年患者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容易反复,CT随访对于评估病情转归很重要。
免疫抑制患者(如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时,CT表现往往较为典型且进展迅速,可能早期就出现广泛的磨玻璃影、实变影等,且双侧病变较为对称,这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肺孢子菌大量繁殖,炎症广泛累及双肺有关。这类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CT在监测其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评估中起着关键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