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约占80%~90%,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雌激素长期刺激、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未婚、少育、绝经延迟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分段刮宫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定期体检、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定期运动等。
一、病因
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以下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
1.雌激素长期刺激: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可导致子宫内膜增生,进而增加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风险。
2.其他因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未婚、少育、绝经延迟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风险。
二、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与阴道流血、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有关。
1.阴道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主要症状,常为不规则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未绝经者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
2.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性分泌物。
3.下腹疼痛:多为隐痛或胀痛,若肿瘤累及子宫周围组织,可引起下腹疼痛。
三、诊断
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分段刮宫等。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婚育史、家族史等。
2.妇科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形态、质地等情况。
3.超声检查:可了解子宫及双侧附件的情况,有助于发现子宫内膜病变。
4.宫腔镜检查: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情况,并进行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5.分段刮宫:是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金标准。
四、治疗
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
1.手术治疗:手术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
2.放疗:适用于术后高危患者或晚期患者。
3.化疗:适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
4.内分泌治疗: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
五、预防
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定期体检:有性生活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2.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饮食。
3.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4.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风险,应戒烟限酒。
5.定期运动:适量运动可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六、注意事项
1.治疗后应定期复查:包括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
3.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4.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总之,子宫内膜样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如果您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