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初步评估包括环境安全评估和生命体征评估,需将患者移至安全环境,检查呼吸、脉搏、意识等;紧急处理措施有镇痛、固定胸廓、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时要注意搬运方式保持患者身体平直,途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儿童和老年人需特殊关注。
一、现场初步评估
1.环境安全评估
首先要迅速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环境中,避免再次受伤,例如远离正在倒塌的建筑物、行驶的车辆等危险区域。这是因为如果患者仍处于危险环境中,可能会遭受二次伤害,加重病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其自身的危险感知和躲避能力较弱,更需要快速转移到安全环境;对于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危险环境中更易发生意外情况。
2.生命体征评估
立即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情况。观察患者胸廓起伏,判断呼吸是否平稳、有无呼吸困难。触摸颈动脉搏动,了解脉搏的频率和强弱。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是否清醒、对刺激的反应等。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费力,脉搏微弱或消失,意识不清等情况,提示病情危急,需要紧急处理。不同年龄的患者生命体征正常范围不同,儿童和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为隐匿,需要更加仔细地观察。例如儿童的呼吸频率比成人快,老年人的脉搏可能相对缓慢,这些差异都需要医护人员在评估时注意。
二、紧急处理措施
1.镇痛处理
可以使用简单的镇痛方法,如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受压加重疼痛。对于疼痛较为明显的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镇痛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禁忌。对于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镇痛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镇痛方式;对于老年人,要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
2.固定胸廓
目的是减少骨折断端活动,减轻疼痛和防止进一步损伤胸腔内脏器。可以使用宽布条、绷带等围绕胸部进行简单固定。固定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可能会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固定的效果。对于儿童,由于其骨骼柔韧性较好,固定时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二次损伤;老年人的骨骼相对脆弱,固定时要注意力度和位置的准确性。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患者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防止窒息。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给予吸氧。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堵塞气道。儿童的气道相对狭窄,更容易发生堵塞,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需要特别注意;老年人可能存在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情况,更要及时清理分泌物。
三、转运注意事项
1.搬运方式
搬运患者时要保持患者身体平直,避免扭曲。可以采用多人平托法,将患者平稳地搬运到担架上。对于儿童,要由专业人员轻柔搬运,避免在搬运过程中造成骨折部位的移动加重损伤;老年人由于骨骼脆弱,搬运时要特别注意保护骨折部位,防止进一步损伤。
2.途中监测
在转运途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进行处理。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其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在转运途中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