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疑似肺栓塞症状时要保持冷静、卧床休息、吸氧并尽快打急救电话;就医时先到急诊科,经初步评估后做D-二聚体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包括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MRPA等;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就医各有注意事项,儿童要详告诱因等,老年要提供既往病史等,妊娠期要告知妊娠情况并权衡检查对胎儿影响。
一、出现疑似肺栓塞症状时的初步应对
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疑似肺栓塞的症状时,首先要保持冷静,立即停止剧烈活动,尽量卧床休息。如果有条件,可以吸氧,以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同时,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不适症状,以便及时获得专业救治。
二、就医流程及相关检查
1.前往急诊科:到达医院后,首先前往急诊科就诊。急诊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进行初步评估,可能会进行一些基本的检查,如心电图、血气分析等。心电图检查可能会发现一些非特异性的改变,血气分析可发现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等情况。
2.进一步检查
D-二聚体检测: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可溶性降解产物,肺栓塞患者通常D-二聚体升高,但D-二聚体升高并不特异,很多其他疾病也可导致其升高,如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等。
影像学检查
CT肺动脉造影(CTPA):这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情况,能够准确发现段以上肺动脉内的血栓,是诊断肺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儿童患者,需谨慎评估辐射风险,优先考虑非辐射性检查如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但核素检查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方法,典型表现为肺通气正常而灌注缺损,也就是“不匹配”现象。该检查辐射剂量相对CTPA较低,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可能更为适用,但对于一些病情危急、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可能受到限制。
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MRPA,它可以多平面成像,无需使用含碘造影剂,但检查时间较长,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较高,而且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该检查。
三、特殊人群就医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肺栓塞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往往病情变化较快。家长应详细向医生告知儿童的症状出现时间、既往健康状况、是否有骨折、长期卧床等可能导致肺栓塞的诱因。在检查过程中,要配合医护人员安抚儿童情绪,因为儿童可能对一些检查手段如CTPA等存在恐惧心理,需做好心理安抚工作。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提供既往病史、目前正在服用的药物等情况。在检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因为老年患者对检查带来的一些不适可能耐受性较差,如CTPA检查时的辐射影响以及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的影响等,需要医生在检查前后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肺栓塞较为危险,就医时要告知医生妊娠情况。在检查时,要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对胎儿的影响。例如,CTPA检查会对胎儿有辐射影响,此时可能优先选择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等相对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但核素检查也需要考虑辐射剂量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