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有FIGO2009年手术-病理分期,包括Ⅰ期(局限或浸润肌层等)、Ⅱ期(侵犯宫颈间质无宫体外蔓延)、Ⅲ期(局部或区域扩散等)、Ⅳ期(侵犯膀胱直肠或远处转移);分型有Ⅰ型(年轻女性与雌激素刺激相关,多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有PTEN等基因突变)和Ⅱ型(老年女性与雌激素关系不密切,多为浆液性等癌,有p53基因突变,分化差恶性程度高)。
一、子宫内膜癌的分期
(一)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年手术-病理分期
1.Ⅰ期
ⅠA期: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
ⅠB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ⅠC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2.Ⅱ期: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
3.Ⅲ期
ⅢA期: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ⅢB期:肿瘤侵犯阴道上1/3。
ⅢC期: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其中ⅢC1为盆腔淋巴结转移,ⅢC2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伴盆腔淋巴结转移。
4.Ⅳ期
ⅣA期:肿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
ⅣB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转移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二、子宫内膜癌的分型
(一)Ⅰ型子宫内膜癌
1.特点
常发生于年轻女性,与雌激素长期刺激相关,无孕激素拮抗。病理类型多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分化较好,预后相对较好。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较高,增殖活性相对较低。
在组织学上,腺体结构较为规则,细胞异型性相对较小。例如,常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其腺体与正常子宫内膜腺体有一定相似性,只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型增生。
患者通常具有雌激素相关的因素,如无排卵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而未加用孕激素等。在生活方式方面,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即子宫内膜癌三联征)是常见的相关因素,肥胖患者体内脂肪组织较多,可使雌激素水平升高,长期刺激子宫内膜;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内分泌代谢紊乱也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相关。对于年轻女性,若存在无排卵等情况,应积极进行调节,以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对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应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来控制体重、血压和血糖,减少雌激素相关的不良影响。
2.分子特征
通常存在PTEN基因的突变、K-RAS基因的突变等。PTEN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其突变会导致细胞的生长调节失常;K-RAS基因的突变也会影响细胞的增殖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二)Ⅱ型子宫内膜癌
1.特点
多见于老年女性,与雌激素的关系不如Ⅰ型密切。病理类型主要包括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癌等,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例如,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细胞异型性明显,呈乳头状生长,侵袭性强;透明细胞癌的细胞呈实性片状、腺管样或乳头状排列,细胞胞质丰富、透明。
在临床症状上,可能较早出现转移等情况。患者的年龄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影响点,老年女性的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肿瘤的进展可能更为迅速。生活方式方面,由于与雌激素关系不密切,其他因素如遗传因素等可能更为突出。对于老年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对于有相关高危因素的老年女性,更应加强监测。
2.分子特征
常存在p53基因的突变等。p53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p53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其抑癌功能丧失,细胞的生长失控,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