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功能不全可由心脏自身因素及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因素引发。心脏自身因素包括心肌损害(缺血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心肌炎和心肌病)和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容量负荷过重如二尖瓣关闭不全、房间隔缺损);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因素包括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因素在不同人群中发病风险有差异,如女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时心功能不全风险可能更高,男性COPD患者发生慢性心功能不全风险相对更高等。
缺血性心肌损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之一。冠心病引起心肌梗死时,心肌组织坏死,心肌收缩力下降。例如,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约半数以上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有冠心病病史,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是心功能逐渐恶化的重要机制,随着梗死面积扩大,心肌收缩功能进一步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肌炎和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一个病因,病毒感染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扩张型心肌病病因虽部分不明确,但遗传因素、感染、中毒等可引起心肌病变,使心肌收缩力减弱,逐渐发展为慢性心功能不全,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相对更易受影响。
心脏负荷过重:
压力负荷过重: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升高,心脏后负荷增加,左心室为克服增高的阻力,需加强收缩,长期可导致左心室肥厚、扩张,最终引起慢性心功能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射血阻力增大,压力负荷过重,也会逐渐引发心功能不全,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男性和女性均可患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
容量负荷过重: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在收缩期一方面向主动脉射血,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反流至左心房,使左心室舒张期容量负荷增加;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左心房血液分流至右心房,右心室容量负荷增加,长期可导致右心功能不全进而发展为慢性心功能不全,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女性和男性患病比例因具体疾病类型而异。
其他系统疾病相关因素
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导致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等,影响心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风险明显增加,女性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心功能不全的发病风险可能相对更高一些,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可能对代谢性因素导致的心功能影响更为敏感。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过多,增加心肌耗氧量,心脏长期处于高动力状态,可导致心肌肥厚、心肌损伤,进而引发慢性心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降低,也可能逐渐发展为慢性心功能不全,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患甲状腺疾病的概率相对高于男性,因此女性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时更需关注心功能情况。
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长期存在气道阻塞、气体交换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形成,增加右心室后负荷,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出现右心功能不全,进而影响整个心功能,在中老年人群中多见,男性由于吸烟等因素患COPD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男性COPD患者发生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