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背肌肉筋膜炎的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综合进行。病史采集要询问疼痛相关情况及既往病史;体格检查包括局部压痛、肌肉紧张度和关节活动度的检查;影像学检查中X线用于排除骨骼器质性病变,MRI显示软组织结构异常;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指标,可辅助排除其他疾病,不同人群在各检查环节有相应特点。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颈背部疼痛的相关情况,包括疼痛出现的时间、诱因(如长时间伏案工作、颈部外伤、受寒等)、疼痛的性质(是酸痛、胀痛还是刺痛等)、疼痛的部位(具体是颈背部的哪个区域)以及疼痛的程度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颈背肌肉筋膜炎的诱因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长期从事伏案工作的人群更易因颈部肌肉慢性劳损引发该病;女性在孕期由于身体重心改变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同时,要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颈部外伤史、颈部手术史等相关病史。
二、体格检查
1.局部压痛:医生会对颈背部肌肉进行触诊,寻找压痛点。通常颈背肌肉筋膜炎患者在受累肌肉的起止点或肌腹处可发现固定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往往有一定的特征,比如压痛比较局限,按压时患者能明确指出疼痛位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由于肌肉力量、活动习惯等差异,压痛点的表现可能略有不同,但总体规律相似。
2.肌肉紧张度:检查颈背部肌肉的紧张程度,可发现患者受累肌肉可能存在紧张、痉挛的情况,触摸时感觉肌肉较硬,与正常肌肉相比张力明显增高。例如长期低头玩手机的年轻人,其颈背部肌肉紧张度异常的情况可能更为常见。
3.关节活动度:评估颈背部关节的活动范围,颈背肌肉筋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颈背部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如颈部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活动范围较正常减少。不同性别在关节活动度方面可能差异不大,但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关节退变等因素,本身关节活动度可能就相对较小,若合并筋膜炎则受限更明显。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一般用于排除颈部骨骼的器质性病变,如颈椎骨折、脱位、骨质增生等情况。X线可显示颈椎的生理曲度是否变直或反曲,椎间隙是否变窄等,但对于颈背肌肉筋膜炎本身没有特异性的直接征象,不过能帮助医生排除其他骨骼疾病导致类似症状的可能。不同年龄的人群颈椎的X线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的颈椎处于发育阶段,与成年人的X线表现不同;老年人可能存在颈椎骨质增生等退变表现。
2.磁共振成像(MRI):能较好地显示颈背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结构的情况。在颈背肌肉筋膜炎时,MRI可发现受累肌肉、筋膜有水肿、渗出等异常信号改变,但MRI主要是用于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如颈椎间盘突出、肿瘤等病变。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进行MRI检查时,需考虑其特殊情况,一般来说MRI对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谨慎评估。
四、实验室检查
一般情况下,颈背肌肉筋膜炎的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的阳性指标。但有时为了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等可能,会进行一些常规血液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血常规主要看白细胞、红细胞等有无异常;血沉和C反应蛋白在一些炎症性疾病时可能会升高,但颈背肌肉筋膜炎患者这些指标通常无明显异常升高,若出现明显异常则需进一步排查其他疾病。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范围基本一致,但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在解读指标时需结合其自身生理状态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