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预防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综合措施,普通人群应鼓励适度活动、保持良好体位;存在高血栓风险患者可考虑药物预防,常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还可采用机械预防措施,如梯度压力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骨科手术患者预防各有注意事项,需综合运用多种预防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肺栓塞发生风险。
一、基础预防措施
(一)一般活动与运动
对于普通人群,应鼓励经常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如每日进行30分钟左右的快走等有氧运动。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的患者,要定时进行肢体的被动或主动活动,例如每1-2小时进行一次下肢的屈伸运动,这有助于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肺栓塞的风险。对于老年人,运动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二)保持良好体位
长期卧床患者应尽量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要定时起身活动下肢,进行简单的腿部屈伸和旋转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不动。孕妇等特殊人群在孕期要注意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
二、药物预防措施
(一)适用人群
对于存在高血栓风险的患者,如大型骨科手术(如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长期卧床且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如心力衰竭、恶性肿瘤等)的患者等,可考虑药物预防。
(二)常用药物及作用机制
1.低分子肝素:通过抑制凝血因子Xa和Ⅱa的活性,发挥抗凝血作用,能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降低肺栓塞的发生几率。其抗凝效果相对稳定,生物利用度高,皮下注射即可。
2.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的合成发挥抗凝作用,但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剂量,且药物相互作用较多,起效相对较慢。
三、机械预防措施
(一)梯度压力弹力袜
适用于有一定血栓风险但无法使用药物预防或药物预防有禁忌的患者。梯度压力弹力袜可以通过从脚踝到大腿逐渐递减的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使用时要选择合适的尺码,确保穿戴舒适且压力分布均匀。
(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通过间歇性充气压迫下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适用于长期卧床或术后患者,可在患者卧床时使用,通过连接的气囊对下肢进行周期性充气和放气,模拟肌肉收缩,帮助静脉血液回流。
四、特殊人群肺栓塞预防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血液循环相对缓慢,更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在预防肺栓塞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预防措施,如在药物预防时要密切监测出血风险,因为老年人凝血功能可能有所改变,同时要确保活动和体位调整的安全性,避免因活动不当导致跌倒等意外。
(二)孕妇
孕妇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之一,由于孕期生理变化,如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等。在预防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预防措施,如定时适当活动、穿戴合适的梯度压力弹力袜等。药物预防要非常谨慎,需在医生评估后权衡利弊使用。
(三)骨科手术患者
大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血栓风险极高,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需紧密结合。术后早期就应开始进行肢体活动和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机械预防措施,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合理使用抗凝药物进行药物预防,但要注意观察伤口出血等情况。
总之,肺栓塞的预防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综合采取基础预防、药物预防和机械预防等多种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