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术后需从伤口护理、固定与制动、康复锻炼、饮食营养、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伤口护理要保持清洁干燥、观察异常;严格固定与制动;早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中期逐步关节活动度锻炼,后期逐渐增加负重锻炼;保证饮食营养;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固定与制动
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固定与制动,避免过早拆除外固定装置或擅自活动患肢。胫腓骨骨折术后需要稳定的固定来保证骨折端的对位对线,促进愈合。例如,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的患者,要确保固定装置的位置正确,不能随意移动或去除。老年人骨骼强度下降,固定不牢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所以更要严格制动;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也不能过早活动,否则易影响骨折愈合进程。
康复锻炼
早期(术后1-2周):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和放松。比如小腿肌肉的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不影响骨折端的稳定。对于术后体质较弱的患者,如老年人,等长收缩锻炼相对温和,有助于维持肌肉功能;儿童进行等长收缩锻炼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疲劳。
中期(术后2-8周):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如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活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例如,在床上进行膝关节的缓慢屈伸,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此阶段锻炼可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相关组织的修复。女性患者在康复锻炼时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强度,避免因力量不足或过度劳累影响锻炼效果;儿童在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时,家长要在旁协助,确保动作规范且安全。
后期(术后8周以后):可逐渐增加负重锻炼,从部分负重开始,如使用拐杖辅助下的行走,然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负重程度。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X线等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后再调整负重计划。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伤口愈合相对较慢,康复锻炼时要更谨慎,密切关注伤口和骨折愈合情况,防止出现愈合不良等问题;老年人在进行负重锻炼时要选择平坦、安全的环境,防止摔倒导致再次损伤。
饮食营养
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可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钙是骨骼愈合的重要原料,可通过牛奶、虾皮、豆制品等补充;维生素C、D等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代谢,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柑橘、草莓、猕猴桃等,维生素D可通过晒太阳或食用深海鱼类、动物肝脏等获取。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骨折愈合和身体生长,要保证营养均衡全面;妊娠期女性由于胎儿生长和自身骨折恢复的需求,更要注重饮食营养的补充,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满足双重需求。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安排定期进行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需要复查。通过复查能及时发现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老年患者,由于骨折愈合相对缓慢且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更要严格按照复查计划进行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儿童患者在复查时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医生也会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调整复查频率和康复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