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灌注不足为表现的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病因有原发性心肌损害及心脏负荷过重,不同年龄段、性别病因有差异;临床表现分左心衰竭(肺循环淤血症状)和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特点;诊断靠典型症状、体征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生活方式、休息活动调整)和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需依患者具体情况选药),二者概念等同,基于核心病理改变在各方面有相应表现、诊断和治疗。
病因层面
基本病因:
原发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各种心肌炎、心肌病等,不同年龄段病因有所差异,年轻人可能更多与心肌病等相关,老年人则常因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男性和女性在病因上可能因生理结构和常见基础疾病不同有一定差异,比如女性围生期心肌病相对更易在生育相关阶段发生。
心脏负荷过重:包括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高盐饮食等可能加重心脏负荷,有基础病史的人群若未良好控制基础疾病则更易出现心脏负荷过重情况。
临床表现层面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相关症状,如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还可有咳嗽、咳痰、咯血等,在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特点,儿童心衰可能出现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老年人可能症状不典型,以乏力等为主。
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相关症状,如水肿,多从身体低垂部位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还有颈静脉怒张、肝大、胃肠道淤血引起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不同人群由于基础健康状况不同,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会有差异,比如有基础肝病史的患者出现肝大时可能需要更细致鉴别。
诊断层面
左心衰竭:根据典型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LVEF降低是左心衰竭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年龄段正常LVEF范围有差异,一般成年人LVEF正常范围约50%-70%,儿童因年龄不同有所不同,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综合判断左心衰竭情况。
右心衰竭:结合体循环淤血表现及相关检查,超声心动图等也可辅助诊断,判断右心结构和功能情况,如右心室大小、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等指标异常提示可能存在右心衰竭。
治疗层面
一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如低盐饮食对于各类心衰患者都很重要,不同年龄人群饮食依从性不同,儿童需要家长配合严格控制,老年人可能因习惯问题需要更多健康宣教来坚持低盐饮食;休息与活动调整,根据心衰程度合理安排患者休息和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病情。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利尿剂(如呋塞米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等,不同药物有其适用人群和禁忌情况,比如ACEI可能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在有严重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等情况时禁用,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年龄、基础疾病等选择合适药物,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
总之,心力衰竭和心衰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诊断、治疗等都基于这一核心病理改变,只是表述习惯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