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需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评估与诊断,治疗分保守(卧床休息、支具固定)和手术(有相应适应证及方式),康复训练早期有简单肌肉收缩训练,后期有腰部功能锻炼等,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康复期间要注意避免再次受伤、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
一、腰椎骨折的评估与诊断
腰椎骨折发生后,首先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受伤机制等情况。然后进行体格检查,观察腰部有无畸形、压痛、叩击痛等。影像学检查是关键,X线可初步发现骨折部位、类型等;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细节,如骨折块是否突入椎管等;磁共振成像(MRI)除了能明确骨折情况外,还可判断脊髓、神经等软组织损伤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骨质疏松,骨折可能更易发生,且恢复相对更慢;年轻患者多因高能量损伤导致骨折。有既往腰椎病史的患者,骨折情况可能更复杂。
二、腰椎骨折的治疗方式
(一)保守治疗
1.卧床休息:对于稳定性骨折等情况,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一般卧床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而定,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卧床期间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保守治疗时要密切关注骨折愈合及脊柱生长情况;老年患者卧床时要加强护理,定时翻身等。
2.支具固定:可使用腰椎支具进行固定,帮助维持腰椎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支具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骨折情况来定,佩戴时要注意合适的松紧度等。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当骨折伴有神经损伤、脊柱不稳定(如骨折脱位等)、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例如,CT或MRI显示骨折块压迫脊髓,影响神经功能,就需要及时手术解除压迫。
2.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通过手术恢复腰椎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不同的手术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腰椎骨折,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三、腰椎骨折后的康复训练
(一)早期康复
在骨折后的早期,一般是在卧床期间,可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收缩训练,如下肢的直腿抬高训练等,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儿童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折愈合;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因训练不当导致二次损伤。
(二)后期康复
当骨折逐渐愈合后,可进行腰部的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等,逐渐增加腰部的活动度和肌力。同时,要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但要避免腰部的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等。康复训练的时间和强度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来调整。
四、腰椎骨折的预后及注意事项
(一)预后
腰椎骨折的预后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康复情况等有关。一般来说,稳定性骨折经过合理治疗和康复,预后较好;而伴有神经损伤等情况的患者,预后可能相对较差,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等。年龄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老年患者恢复相对较慢,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儿童患者如果治疗得当,骨折愈合后对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相对较小。
(二)注意事项
患者在腰椎骨折康复期间要注意避免腰部再次受伤,遵循医生制定的康复计划。同时,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充足的营养有助于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戒烟限酒等。定期复查,通过影像学检查等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和康复进展,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