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可分为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病因上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不同人群感染途径有别;临床表现上症状和体征有差异;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和病原学检查各有特点;影像学表现不同;治疗分别以抗生素和抗病毒为主;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患病时各有特点,病情或更重、需特殊关注与处理。
病毒性肺炎:由病毒感染所致,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性肺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不同年龄人群易感性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感染,例如在流感流行季节,儿童接触到流感病毒后较易发病,而生活方式如过度劳累、居住环境拥挤等会增加感染风险,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的人群感染后病情往往更易加重。
临床表现方面
症状表现
细菌性肺炎:起病相对较急,多有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寒战,咳嗽,咳脓性痰,部分患者可有胸痛等症状。不同细菌感染表现略有差异,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咳铁锈色痰;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患者咳脓血痰等。
病毒性肺炎:起病可急可缓,发热程度不一,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咳嗽多为干咳,全身症状相对细菌性肺炎稍重,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较为明显。
体征方面
细菌性肺炎:肺部可闻及湿啰音,严重时可有实变体征,如语颤增强、叩诊浊音、支气管呼吸音等。
病毒性肺炎:体征相对较轻,可无明显异常体征,或仅闻及少许干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方面
血常规
细菌性肺炎: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有核左移现象。例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血常规检查多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
病毒性肺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
病原学检查
细菌性肺炎:痰涂片革兰染色可找到细菌,痰培养可明确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情况。例如通过痰培养可分离出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病毒性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可呈阳性,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病毒核酸,可明确病毒类型,如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等。
影像学检查方面
细菌性肺炎:胸部X线或CT表现为肺部实变影、斑片状阴影等,可伴有胸腔积液等表现。不同细菌感染的影像学特点有一定差异,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典型表现为大叶性肺炎,呈肺叶或肺段分布的致密阴影。
病毒性肺炎:胸部X线或CT表现为间质改变,如两肺纹理增多,磨玻璃影等,病情较重时可出现肺实变影。
治疗方面
细菌性肺炎: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不同的致病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等。
病毒性肺炎: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如流感病毒肺炎可选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但需要早期应用效果较好,同时可辅以对症支持治疗。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表现可能更不典型,儿童细菌性肺炎可能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儿童病毒性肺炎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特点,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加强护理和病情监测。例如儿童患病毒性肺炎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等。
老年人:老年人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都可能导致病情较重,因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脏器功能减退,易出现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脏器功能情况,谨慎用药,加强支持治疗。
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肺炎时无论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病情都更易加重,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发生肺炎时要严格控制血糖,以利于肺炎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