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疾病的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肺功能、支气管肺泡灌洗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面。临床表现有吸烟史、咳嗽、活动后气短等,体征可闻及吸气末细小爆裂音;胸部X线早期可无异常,进展后见双肺弥漫性网格状等阴影,CT可见双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影等;肺功能有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可见大量含棕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组织病理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肺泡壁有大量含色素巨噬细胞浸润伴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检查表现上有一定差异。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
患者多有吸烟史,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可为干咳或少量白痰,部分患者可伴有活动后气短,症状通常隐匿起病,进展相对缓慢。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可能在症状表现上略有差异,例如女性患者可能因家务等活动,在活动后气短的表现可能更早被察觉;儿童患者相对较少见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疾病,但如有相关情况,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症状观察需更细致,如出现呼吸频率增快等非特异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有全身症状,如乏力等,但相对不典型。
2.体征检查
肺部听诊可能在双肺底闻及吸气末细小爆裂音,这种体征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程度,一般来说,成年患者相对更容易通过听诊发现此类异常体征,儿童患者由于肺部发育等因素,体征可能不典型或较难准确捕捉。
二、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双肺弥漫性网格状、结节状阴影,病变多分布于中下肺野。不同年龄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由于胸廓、肺部组织结构与成人不同,X线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2.胸部CT检查
高分辨率CT(HRCT)具有重要价值,可见双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结节影、磨玻璃影,病变以两肺中下叶为主。对于不同年龄人群,CT表现也有特点,例如儿童患者的肺部结构相对更柔软,CT图像上的病变显示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同样可以观察到类似的小叶中心性改变等特征。
三、肺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查
可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降低。不同年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正常范围不同,例如儿童有其自身的肺功能正常参考值范围,在评估时需依据相应年龄段的标准来判断是否存在通气功能异常。
2.弥散功能检查
弥散功能降低,提示肺泡-毛细血管膜受损。年龄对弥散功能有影响,儿童的弥散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完善,所以在儿童患者中评估弥散功能时要考虑其年龄因素,与成人的正常弥散功能范围有所区别。
四、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
1.灌洗液细胞分析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见大量巨噬细胞,其胞质内含有棕色色素颗粒,这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疾病的一个特征性表现。通过对灌洗液细胞的分析,可以辅助诊断,但不同年龄患者的灌洗液细胞组成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患者的免疫细胞组成与成人不同,在解读灌洗液细胞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年龄等因素。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
1.肺活检
经支气管肺活检或开胸肺活检是确诊的重要手段,病理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周围肺泡壁内有大量含有色素的巨噬细胞浸润,伴间质炎症和纤维化。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肺活检的创伤性相对较大,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且在操作前后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耐受情况,术后加强护理等。同时,不同年龄患者的肺组织病理改变在细节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的病理特征是相似的,即围绕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炎症和巨噬细胞浸润等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