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慢性炎症致心包增厚等使心脏舒缩受限、心功能减退的疾病,病因有感染和非感染因素,病理生理是限制心室舒张致心排血量下降、心功能减退,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及心包叩击音等体征,靠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诊断,确诊后尽早手术,儿童、老年、女性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病因
1.感染因素:结核性心包炎是最常见的病因,在我国尤其如此,其他如化脓性、病毒性等心包炎也可能逐渐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
2.非感染因素:肿瘤、放射性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引发缩窄性心包炎。
病理生理
心包增厚、粘连及钙化等病变限制了心脏的舒张期充盈,使心室舒张期扩张受阻,心室充盈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为了维持心排血量,机体通过加快心率来代偿,但长期的心率增快会增加心肌耗氧量,最终导致心功能减退,出现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的表现。
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呈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这是由于心包缩窄限制了心脏的舒张功能,导致肺淤血,影响气体交换。
乏力、活动耐力下降:心排血量减少,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所致。
腹胀、下肢水肿:体循环淤血引起,表现为腹部胀满、食欲减退,双下肢可出现凹陷性水肿等。
2.体征
心包叩击音:是缩窄性心包炎的重要体征,表现为在第二心音后约0.09-0.12秒处可闻及一个较响的短促声音,是由于心室舒张早期血液快速流入心室受到增厚心包的阻碍,突然停止而引起心室壁振动所致。
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导致,患者平卧位时颈静脉充盈更明显,有时可超过锁骨上缘。
肝大:肝淤血肿大,质地较硬,可有压痛。
下肢水肿:可呈凹陷性,与体循环淤血有关。
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心包增厚、粘连、钙化等改变,还能评估心室的舒张功能等情况,是诊断缩窄性心包炎的重要检查手段。
胸部X线:可见心影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心缘不规则、僵直,部分患者可见心包钙化影。
CT及MRI:能更清晰地显示心包的增厚程度、钙化情况以及心脏的形态和功能改变,有助于明确诊断。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等一般无特异性改变,但可帮助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有无贫血、肝肾功能等情况。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可能会有结核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异常,如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等。
治疗原则
缩窄性心包炎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即心包切除术。手术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方法,通过切除增厚、粘连甚至钙化的心包,解除对心脏的束缚,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风险极高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心包穿刺引流等对症治疗,但这只是暂时缓解症状的措施,最终仍需手术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缩窄性心包炎多由先天性因素或感染等引起,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治疗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在围手术期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心功能等指标,注意营养支持,因为儿童的身体对手术创伤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术后需要特别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心功能的恢复情况。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恢复可能较慢,需要加强术后的护理和监测,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的康复效果。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考虑到生理期等因素对身体的影响,手术时间的选择可能需要适当调整。同时,心理护理也很重要,女性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和手术而产生更多的焦虑、恐惧等情绪,需要给予关心和心理支持,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