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关节脱位是寰椎与枢椎关节失去正常对合关系,由创伤、先天性、病理性等因素引发,有颈部症状、神经压迫症状、头部体征等表现,通过X线、CT、MRI等检查诊断,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可改善,脱位久伴严重脊髓损伤预后差,儿童需关注生长发育与神经恢复。
病因方面
创伤因素:
对于儿童来说,头部的外伤是常见原因,比如高处坠落、交通事故中头部受到撞击等情况,可能会使寰枢关节的结构受到损伤,进而引发脱位。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中,严重的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等也可能导致寰枢关节脱位。
老年人群如果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轻微的外伤,像跌倒时头部着地,也有可能引发寰枢关节脱位,因为骨质疏松会降低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
先天性因素:部分人群由于先天性的寰枢关节发育异常,例如齿突发育畸形等,使得寰枢关节本身就存在稳定性不足的情况,随着生长发育或者受到一定诱因时,容易发生脱位。
病理性因素:某些疾病也会导致寰枢关节脱位,比如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关节,导致关节滑膜炎症、软骨破坏等,进而影响寰枢关节的稳定性;另外,结核杆菌感染累及寰枢关节时,会破坏关节的骨质和周围的韧带结构,也可引发脱位。
临床表现
颈部症状:患者会出现颈部疼痛,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颈后部,并且颈部活动受限,尤其是旋转活动受限比较明显,患者可能无法自如地转头。
神经压迫症状:如果寰枢关节脱位压迫到脊髓,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会出现运动发育迟缓、肢体无力等情况,严重时可能影响肢体的精细运动功能;成年人可能会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像踩棉花感一样,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二便失禁等脊髓受压平面以下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头部体征:可能会发现头部的倾斜或者偏歪等异常的头部姿势。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拍摄颈椎正位、侧位及开口位X线片,通过开口位X线片能够观察齿突与寰椎两侧块之间的距离是否对称,正常情况下两侧距离应该是相等的,如果不对称则提示可能存在寰枢关节脱位。侧位X线片可以观察寰椎前弓后缘与齿突前缘之间的距离,正常成人这个距离是2-5mm,儿童是3-6mm,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则考虑有脱位可能。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寰枢关节的骨质结构,对于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的破坏、齿突的形态等情况有重要价值,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寰枢关节脱位的程度和类型。
MRI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脊髓受压的情况,能够看到脊髓是否存在水肿、变性等改变,对于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轻度的寰枢关节脱位,并且没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非手术治疗。比如使用颈托进行固定,通过颈托限制颈部的活动,给寰枢关节创造恢复稳定的条件。儿童患者在进行颈托固定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颈托型号,确保固定效果的同时也要保证患儿的舒适度,并且要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观察脱位是否有改善。
手术治疗:如果寰枢关节脱位比较严重,或者已经出现明显的神经压迫症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恢复寰枢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解除脊髓的压迫。手术方式有多种,比如寰枢椎融合术等,通过手术植入内固定装置等方式来稳定寰枢关节。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风险和预后也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手术选择和术后恢复方面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
预后情况
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并及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大部分患者的预后可以得到改善。但是如果脱位时间较长,已经造成了严重的脊髓损伤,那么预后可能相对较差,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儿童患者在治疗后还需要关注其生长发育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和相应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