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韧带拉伤后会出现疼痛、肿胀、淤血、活动受限及膝关节不稳定等表现。急性疼痛剧烈,慢性疼痛持续且活动时加重;急性肿胀迅速,慢性肿胀持续且活动后加重;急性淤血初期鲜红后变色,慢性淤血有残留色素沉着;屈伸和旋转活动均受限;会出现打软腿和关节错动感,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表现各有差异。
慢性疼痛:如果韧带拉伤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转为慢性疼痛,疼痛程度相对急性发作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会持续存在,在长时间行走、上下楼梯或膝盖负重时,疼痛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韧带损伤后修复不完全,局部形成瘢痕组织等异常结构,导致膝关节稳定性下降,反复刺激周围组织引发慢性炎症。
肿胀
急性肿胀:受伤后膝盖局部会迅速出现肿胀,这是由于韧带损伤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组织损伤引发的炎症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积聚在膝关节周围组织间隙所致。一般在受伤后数小时内即可观察到明显肿胀,儿童的肿胀可能因皮肤较薄等因素显得更为明显,成年男性若受伤后活动较多,肿胀可能发展较快;女性在受伤后由于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同,如是否及时制动等,肿胀程度也会有所差异。
慢性肿胀:慢性期的肿胀相对急性肿胀可能程度较轻,但会持续存在,且在活动后肿胀可能会加重,这是因为膝关节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反复的异常运动刺激导致滑膜等组织持续受到刺激,分泌过多滑液,同时血液循环不畅,使得肿胀难以消退。
淤血
急性淤血:受伤部位会出现淤血斑,这是因为韧带损伤导致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皮下组织形成。淤血斑的颜色初期可能为鲜红色,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变为青紫色、黄色等,儿童的皮肤较薄,淤血斑可能更为明显易见;成年男性若受伤后活动量大,淤血扩散可能相对较快;女性在受伤后若未及时正确处理,淤血可能会积聚得更多。
慢性淤血:慢性期的淤血相对急性淤血可能已有所吸收,但可能仍会有残留的色素沉着等情况,这是因为长期的膝关节不稳定,局部血液循环持续受到影响,导致淤血吸收不完全。
活动受限
屈伸活动受限:膝盖韧带拉伤后,患者会明显感觉到膝关节屈伸困难,无法正常完成弯曲和伸直动作。例如,正常情况下能够完全弯曲到一定角度,如130°-150°,但韧带拉伤后可能只能弯曲到较小的角度,如90°左右,且在屈伸过程中会伴有明显疼痛。儿童由于膝关节还在发育中,韧带拉伤后活动受限可能表现为不敢正常活动膝盖,走路姿势异常;成年男性在运动或工作中受伤后,若屈伸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其日常活动和工作;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若膝盖韧带拉伤导致屈伸活动受限,会影响行走、上下台阶等基本活动。
旋转活动受限:膝盖的旋转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当尝试进行膝关节旋转动作时,会感到疼痛和阻力,无法正常完成内旋或外旋动作。这是因为韧带损伤破坏了膝关节的稳定性,旋转时膝关节结构无法正常协调运动。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在旋转活动受限时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难配合进行旋转活动的检查,成年男性和女性在因工作或运动导致膝盖韧带拉伤时,旋转活动受限对其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膝关节不稳定
打软腿现象:患者会出现打软腿的情况,即在行走或运动过程中,膝关节突然感觉无力,好像要跪倒在地。这是因为韧带拉伤后膝关节的稳定性下降,无法正常维持关节的正常对位和运动,当腿部受力时,膝关节不能稳定支撑身体,导致出现打软腿。儿童由于平衡能力和腿部力量相对较弱,打软腿现象可能会更频繁;成年男性在运动强度较大时,打软腿可能会影响其运动表现和安全性;女性在日常活动中若出现打软腿,可能会增加摔倒受伤的风险。
关节错动感:患者有时会感觉到膝关节有错动的感觉,即关节好像突然发生了移位或错动,这是由于韧带损伤后膝关节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关节在活动过程中出现异常的位移。不同年龄的人群对关节错动感的感知和描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难以准确描述这种感觉,但会表现出异常的肢体动作;成年男性和女性在感受到关节错动感时,会明显感觉到膝关节的异常状态,从而影响其对膝关节活动的信心和正常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