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需先初步评估与检查,包括询问受伤情况、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根据骨折情况处理,单纯性肋骨骨折可止痛、胸廓固定、呼吸管理,多发性肋骨骨折要纠正反常呼吸、呼吸支持、评估手术,合并胸腔内损伤需处理血胸气胸等;康复与随访包括康复锻炼和定期随访,康复锻炼循序渐进,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一、初步评估与检查
1.受伤情况询问:详细了解受伤机制,比如是直接暴力还是间接暴力导致肋骨骨折,受伤时的具体动作等,不同的受伤情况可能提示骨折的严重程度及伴随损伤的可能性。对于儿童,要考虑其是否有易摔倒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以及是否有其他潜在的骨骼发育问题等病史影响。
2.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胸部体格检查,查看受伤部位有无压痛、肿胀、畸形等情况,同时听诊肺部呼吸音,判断是否存在气胸、血胸等并发症,因为肋骨骨折可能会合并胸腔内脏器损伤。对于女性患者,要考虑乳房等局部组织对检查的影响,需全面细致检查。
3.影像学检查:通常首选胸部X线检查,可初步发现肋骨骨折线等情况,但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骨折或复杂部位的骨折可能显示不清。对于可疑情况会进一步进行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肋骨骨折的具体部位、骨折断端情况以及有无胸腔内积气、积液等并发症,尤其在判断儿童肋骨骨折时,CT能更精准评估。
二、根据骨折情况的处理
1.单纯性肋骨骨折(无明显移位且无并发症)
止痛治疗:可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缓解疼痛,比如布洛芬等,但需考虑患者年龄、有无胃肠道疾病等病史因素。对于儿童,应谨慎选择药物,优先考虑物理止痛等非药物方式为主。
胸廓固定:可使用胸带外固定,限制胸廓过度活动,减轻疼痛,有利于骨折愈合。胸带固定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松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呼吸等功能。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皮肤情况,避免长期固定导致压疮等问题。
呼吸管理: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防止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咳嗽方法,对于体弱、咳痰无力的患者,可辅助翻身、拍背等促进痰液排出。儿童由于咳嗽反射较弱等特点,更要加强呼吸道管理,必要时可进行雾化等辅助排痰。
2.多发性肋骨骨折(多根多处骨折等情况)
纠正反常呼吸:对于出现连枷胸(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导致胸壁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的患者,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如用厚敷料加压包扎固定软化胸壁,以消除反常呼吸。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内固定等治疗来稳定胸廓。
呼吸支持: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可能需要吸氧、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治疗。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处理肋骨骨折时要更加密切关注呼吸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评估:当骨折严重影响胸廓稳定性或合并其他严重胸腔内损伤时,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如进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手术。但手术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年龄等因素,比如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等情况。
3.合并胸腔内损伤的肋骨骨折
血胸、气胸的处理:如果合并少量血胸、气胸,可密切观察,让其自行吸收。但如果出血量较大或气胸压缩肺组织较多(如压缩超过30%等情况),则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气、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操作。对于儿童合并胸腔内损伤,由于其生理特点,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加强监测。
进一步检查与治疗:需要进一步明确胸腔内损伤的具体情况,如是否有肺挫裂伤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胸外科等多学科会诊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三、康复与随访
1.康复锻炼:在骨折恢复过程中,逐渐进行胸廓功能锻炼,如深呼吸训练、适度的扩胸运动等,以促进胸廓活动度恢复和肺功能改善。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锻炼强度。对于术后患者,康复锻炼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早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
2.定期随访: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一般在骨折后1个月、3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X线或CT复查。对于儿童,由于骨骼生长发育较快,随访时要关注骨折愈合对生长的影响等情况。通过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骨折愈合不良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