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需从环境、个人防护预防,轻度转移降温补水,重度急送并物理降温;感冒要通过增强免疫力(饮食多样、运动适当)和避免接触传染源(人群密集戴口罩、少停留、勤洗手不摸眼口鼻)来预防。
一、中暑的防治
(一)中暑的预防
1.环境方面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老人等,应避免在高温时段(通常是10-16时)进行剧烈户外活动。儿童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老人身体机能下降,更易受高温影响。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要保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可安装风扇、空调等设备。工作场所温度应尽量保持在26-28℃左右,相对湿度不宜过高。
居住环境也需注意,居民家中应安装良好的降温设施,如空调,使室内温度维持在舒适范围。对于没有空调的家庭,可利用电扇等辅助降温,但要注意电扇不能直吹身体,避免局部温度骤降引起不适。
2.个人防护方面
外出时,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应做好防晒措施。儿童皮肤娇嫩,应选择儿童专用的防晒霜,防晒指数SPF在15-30左右,同时佩戴宽边帽子、太阳镜等。成年人可选择防晒指数更高的防晒霜,外出时尽量穿着浅色、透气的长袖衣物。
及时补充水分,无论哪个年龄阶段,都应定时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可以少量多次饮水,每小时饮用100-300ml水,也可适当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以补充因出汗丢失的电解质,但儿童应避免过多饮用含糖量高的运动饮料,以防摄入过多糖分。
(二)中暑的治疗
1.轻度中暑
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处,让患者平卧休息。对于儿童,要轻柔地转移,避免造成二次伤害。解开患者的衣领、腰带等束缚部位,以利于散热。可以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进行物理降温,每10-15分钟擦拭一次,直到患者体温有所下降。同时让患者饮用一些清凉的饮品,如淡盐水等。
2.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患者情况危急,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应继续进行物理降温,如用冰水擦拭全身等,但要注意避免冻伤。对于昏迷的患者,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在搬运患者时,要保持患者身体平稳,避免颠簸加重病情。
二、感冒的预防
(一)增强免疫力方面
1.饮食方面
不同年龄人群都应保证均衡饮食。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柠檬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每100g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约为33mg左右。成年人也应保证饮食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全谷类食物如燕麦、糙米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免疫功能。
对于老人,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同时保证营养摄入。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对老人的身体有益。
2.运动方面
不同年龄人群都应进行适当的运动。儿童可以选择适合其年龄的运动,如跳绳、跑步、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成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运动方式,如慢跑、打篮球、瑜伽等,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30-60分钟。老人可以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散步每天可进行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太极拳则可以提高老人的平衡能力和身体柔韧性,增强免疫力。
(二)避免接触传染源方面
1.在人群密集场所
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人,在流感高发季节等人群密集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儿童佩戴口罩要选择合适尺寸的,避免影响呼吸。尽量减少在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场所的停留时间,如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如果必须停留,应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至少1米以上。
2.个人卫生方面
勤洗手是预防感冒的重要措施。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喜欢用手触摸各种物品,更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如掌心相对揉搓、手指交叉揉搓等。成年人也应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都要及时洗手。同时,要避免用手触摸眼睛、口鼻等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是病毒容易侵入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