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尺骨鹰嘴骨折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非手术适用于无明显移位者,用石膏等固定;手术用于有移位、粉碎性骨折等,有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法;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各期有相应练习;需预防及处理感染、关节僵硬、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针对不同患者(如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非手术治疗
(一)适用情况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左尺骨鹰嘴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例如一些儿童患者若骨折移位不明显,可先考虑非手术方式。
(二)具体方法
1.石膏或支具固定:使用长臂石膏托或支具将肘关节固定于屈曲90°位,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在固定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和活动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生长发育的特点,更要注意固定的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二、手术治疗
(一)适用情况
1.有移位的骨折:当左尺骨鹰嘴骨折有明显移位时,如骨折端移位超过2-3mm等情况,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对于成年患者,尤其是骨折移位明显影响关节功能的情况。
2.粉碎性骨折:如果是粉碎性骨折,非手术治疗往往难以维持骨折的对位对线,也多需要手术治疗。
(二)手术方法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常用的内固定材料有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螺丝钉内固定等。以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为例,手术中先将骨折复位,然后用克氏针交叉贯穿骨折端,再用钢丝呈“8”字形缠绕克氏针两端,起到固定骨折的作用。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强度和生长特性,选择内固定材料时需要更加谨慎,克氏针的选择要考虑到儿童骨骼的直径等因素,避免对骨骼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但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密切关注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三、康复治疗
(一)早期康复(术后1-2周)
1.肌肉收缩练习:鼓励患者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以及上臂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在旁协助,以确保练习的正确和安全,因为儿童的配合度相对较低。
2.肘关节活动度的轻度锻炼: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进行肘关节小范围的屈伸活动,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
(二)中期康复(术后2-6周)
1.增加肘关节活动度: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肘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逐步增加活动范围,一般可将肘关节屈曲角度增加到90°-120°左右。对于成年患者,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适当加快康复进度,但儿童患者要缓慢进行,防止损伤未完全恢复的组织。
2.力量练习:开始进行上臂和前臂肌肉的等张收缩练习,如使用轻重量的哑铃进行屈伸练习等,但要注意重量的选择要适合患者的恢复状况。
(三)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
1.全面恢复关节活动度和力量:进行更积极的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逐步恢复到正常的活动范围。同时加强上肢的力量练习,如进行俯卧撑等练习,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调整练习强度。对于儿童患者,康复的最终目标是在保证骨骼正常生长的前提下,恢复到接近正常的关节功能,需要长期跟踪和个性化的康复指导。
四、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感染
1.预防: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术后要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对于任何患者都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但儿童患者由于皮肤娇嫩等特点,更要加强护理。
2.处理: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使用抗生素等进行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切开引流等处理。
(二)关节僵硬
1.预防:早期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是预防关节僵硬的关键。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按照康复计划进行。对于儿童患者,家长的积极配合和监督非常重要,要鼓励患儿进行康复训练。
2.处理:如果出现关节僵硬,可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频率,如进行热敷后再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等,严重时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手法松解,但要谨慎操作,尤其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三)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1.预防:保证骨折端的良好固定,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固定的稳定性和对生长的影响,同时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包括摄入富含钙、蛋白质等的食物。
2.处理:如果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延长固定时间、采用辅助治疗手段等,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到其生长潜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必要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手术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