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依据包括:一、病史及基础疾病相关,有慢性肺部疾病史及其他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疾病史;二、临床表现有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症状;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有血气分析、血液、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相应异常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方面表现有差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依据包括:一、病史及基础疾病相关,有慢性肺部疾病史及其他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疾病史;二、临床表现有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症状;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有血气分析、血液、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相应异常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方面表现有差异。
一、病史及基础疾病相关依据
1.有慢性肺部疾病史:患者多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存在咳嗽、咳痰等症状,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这类患者由于肺部长期受到炎症等因素影响,肺组织结构和功能逐渐发生改变,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奠定了基础。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男性长期吸烟人群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女性在特殊环境暴露等情况下也可能患病。
2.其他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的疾病史:如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严重脊柱畸形等)、肺血管疾病(肺栓塞等)病史。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会影响胸廓的正常活动,导致肺通气功能受限,进而影响肺循环;肺血管疾病会直接影响肺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使肺血管阻力增加。不同年龄的人群患这些疾病的情况不同,比如年轻人可能因先天性胸廓发育异常导致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老年人可能因血管退行性变等原因出现肺血管疾病。
二、临床表现相关依据
1.呼吸系统症状:在基础肺部疾病基础上,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早期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静息时也可出现。同时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咳痰的性质和量可能因基础疾病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咳痰量增多,可呈脓性。不同年龄患者的呼吸功能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呼吸系统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而老年人呼吸功能本身有所减退,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的情况。
2.循环系统症状: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心悸、气促加重,活动后明显,以及下肢水肿,多从足部开始,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不同性别患者在循环系统症状上可能没有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年龄因素会影响症状的表现和进展速度,老年人可能因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使循环系统症状更加复杂。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相关依据
1.血气分析:存在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如动脉血氧分压(PaO)低于60mmHg,或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高于50mmHg,提示有呼吸功能不全及呼吸衰竭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的血气分析正常参考值略有不同,儿童的PaO正常范围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2.血液检查: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可增高,反映机体存在缺氧情况。例如,长期缺氧可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增多。不同性别在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上一般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年龄因素会影响,新生儿由于生理性溶血等原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较高,之后会逐渐下降至成人范围。
3.心电图检查: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大、右心房肥大的改变,如电轴右偏、肺型P波、V导联R/S≥1、重度顺钟向转位等。不同年龄人群的心电图表现有一定特点,儿童的心电图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老年人可能因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心电图表现会有干扰因素。
4.胸部X线检查:除原有肺部疾病的征象外,还可见肺动脉高压征,如肺动脉段突出、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右心室增大征等。不同年龄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会因胸廓、肺部等结构的发育或退变情况而有所不同,儿童胸廓相对较薄,X线表现可能与成人有差异,老年人肺部可能有退行性改变,影响X线征象的观察。
5.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右心室流出道增宽(≥30mm)、右心室内径增大(≥20mm)、肺动脉内径增宽或肺动脉高压等情况,是诊断右心室肥厚及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指标。不同年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处于发育阶段,超声心动图参数与成人有差异,需要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