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常见脊柱骨折,由创伤、骨质疏松等致病因引发,有局部症状(疼痛、畸形、活动受限)和全身症状,可通过X线、CT、MRI检查,治疗分保守(卧床、支具固定、药物)和手术(严重情况适用,方式有椎体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等),创伤性预后依情况,骨质疏松性预后复杂且需抗骨质疏松及防并发症。
一、定义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指以椎体纵向高度被压缩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脊柱骨折,是脊柱骨折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多由创伤、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例如高处坠落时臀部或足着地、重物直接撞击胸腰部等创伤因素,以及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
二、病因
创伤性因素:
车祸伤:车辆碰撞时,人体胸腰椎部位受到急剧的减速或加速力量,容易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在交通事故中,车内人员的胸腰椎可能因惯性作用与车辆内部结构发生剧烈碰撞而受伤。
高处坠落伤:从高处跌落时,身体垂直下落,臀部或足部首先着地,力量上传至胸腰椎,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例如建筑工人从高处坠落,就可能出现这种骨折情况。
重物砸伤:重物直接砸落在胸腰部,会使局部椎体承受过大的压力而发生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因素: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由于骨代谢失衡,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椎体承受应力的能力减弱,即使是轻微的日常活动,如弯腰、咳嗽等,也可能引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三、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疼痛:骨折部位会出现明显疼痛,在站立、翻身或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疼痛可有所缓解,但一般难以完全消失。例如患者在尝试坐起或站立时,胸腰部会感到剧烈疼痛。
畸形:轻度压缩性骨折可能畸形不明显,严重时可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外观上可见胸腰部脊柱弯曲异常。比如患者胸腰部外观呈现出不正常的弯曲状态。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骨折导致的脊柱稳定性下降,患者胸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不能正常弯腰、转身等。例如患者无法自如地进行弯腰系鞋带等动作。
全身症状:严重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创伤性骨折患者可能出现失血过多导致的面色苍白、心慌等表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但长期卧床可能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全身并发症。
四、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显示椎体压缩的程度和形态,能初步判断骨折的情况,例如可见椎体呈楔形改变等。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椎体骨折的细节,包括骨折线的位置、椎体后壁是否完整等,有助于明确骨折的具体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MRI检查:不仅可以显示骨折情况,还能判断脊髓、神经等周围组织是否受损,对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脊髓受压等情况。
五、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适用于轻度压缩性骨折患者,患者需要严格卧床,一般卧床时间为6-8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脊柱扭曲。例如可以采用仰卧位,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
支具固定:使用胸腰椎支具固定,可限制脊柱活动,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支具需要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定制,佩戴时要确保合适,以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对于老年人要注意药物的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同时,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钙剂、维生素D等,以增加骨密度,预防再次骨折。
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严重压缩性骨折,如椎体压缩超过1/2、伴有神经症状、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骨折导致脊髓受压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等神经症状时,应及时手术解除压迫。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椎体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等。椎体成形术是通过向骨折椎体注入骨水泥,达到强化椎体、缓解疼痛的目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则是通过螺钉固定椎体,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六、预后
创伤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如果治疗及时且得当,年轻患者一般预后较好,骨折可顺利愈合,脊柱功能可基本恢复正常。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骨折严重,可能会遗留脊柱畸形、慢性疼痛等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预后相对复杂,骨折愈合后仍存在再次骨折的风险,尤其是在骨质疏松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而且长期卧床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骨折治疗后还需要注重抗骨质疏松治疗和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