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内半月形纤维软骨因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导致的结构撕裂或功能异常,其解剖位于股骨与胫骨关节面之间,功能包括分散压力、增强稳定性等;损伤类型分为急性(由扭转或撞击导致)和慢性(由重复性创伤或退行性改变引发),分级基于MRI或关节镜分为一级(内部信号改变但表面连续)、二级(信号延伸至表面但未穿透)和三级(完全撕裂);临床表现包括急性期剧痛、肿胀和慢性期隐痛、活动受限,诊断依赖麦氏试验、研磨试验及MRI(金标准);治疗原则包括非手术(一级、二级损伤或无症状三级损伤采用休息、冰敷、压迫、抬高和物理治疗)和手术(三级损伤伴交锁或保守治疗无效采用关节镜修复、部分切除或全切除);特殊人群需注意老年人优先保守治疗、运动员需严格康复计划、儿童与青少年避免损伤骨骺、孕妇以支具固定和物理治疗为主;预防与康复包括运动前热身、力量训练、技术调整和体重管理。
一、半月板损伤的定义与解剖基础
1.1定义
半月板损伤是指膝关节内半月形纤维软骨(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因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导致的结构撕裂或功能异常,属于运动系统常见损伤,多见于运动人群及中老年人。
1.2解剖结构
半月板位于股骨与胫骨关节面之间,呈C形(内侧)和O形(外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少量软骨细胞。其功能包括分散关节压力(可吸收50%~70%的轴向负荷)、增强关节稳定性、润滑关节面及本体感觉传导。
二、损伤类型与分级
2.1按损伤机制分类
2.1.1急性损伤
多由膝关节扭转或暴力撞击导致,常见于运动中的突然变向、落地或碰撞(如篮球、足球运动),典型表现为关节交锁(突然卡住)或弹响。
2.1.2慢性损伤
长期重复性微创伤(如深蹲、爬楼梯)或退行性改变(年龄相关软骨磨损)引发,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症状逐渐加重,表现为隐痛和活动受限。
2.2按损伤形态分级(基于MRI或关节镜)
2.2.1一级损伤
半月板内部信号改变,但表面连续,无撕裂,通常无症状或仅轻微疼痛,多可自愈。
2.2.2二级损伤
信号改变延伸至半月板表面但未穿透,可能伴随轻度疼痛和肿胀,需结合症状决定治疗。
2.2.3三级损伤
完全撕裂,信号穿透半月板全层,导致关节不稳定、交锁或打软腿,需手术干预。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3.1典型症状
3.1.1急性期
突发关节剧痛、肿胀、活动受限,可能伴有关节交锁或弹响。
3.1.2慢性期
持续性隐痛,上下楼梯或深蹲时加重,关节无力或打软腿。
3.2体征检查
3.2.1麦氏试验(McMurraytest)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足,另一手置于关节间隙,旋转并屈伸膝关节,阳性结果为疼痛或弹响。
3.2.2研磨试验(Apleycompressiontest)
患者俯卧,屈膝90°,检查者向下压小腿并旋转,阳性结果为疼痛。
3.3影像学检查
3.3.1X线
排除骨折或骨关节炎,但对半月板损伤诊断价值有限。
3.3.2MRI
金标准,可清晰显示撕裂位置、形态及范围,敏感性达90%~95%。
3.3.3关节镜
兼具诊断和治疗功能,适用于复杂病例或需手术干预者。
四、治疗原则与方案
4.1非手术治疗
4.1.1适应症
一级、二级损伤或无症状三级损伤,患者年龄较大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
4.1.2方法
休息:避免负重活动,使用支具固定关节。
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减轻肿胀。
压迫:弹性绷带包扎,控制渗出。
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
物理治疗:超声波、电刺激促进修复,康复训练增强股四头肌力量。
4.2手术治疗
4.2.1适应症
三级损伤伴关节交锁、打软腿或保守治疗无效者。
4.2.2方法
关节镜半月板修复术:适用于边缘撕裂(血供丰富区),缝合撕裂部位。
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切除无法修复的撕裂部分,保留健康组织。
半月板全切除术:仅用于严重损伤且无法保留功能者,现已较少采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5.1老年人
因软骨退变和骨质疏松,损伤后愈合能力下降,需优先选择保守治疗,手术风险较高,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
5.2运动员
急性损伤需立即停止运动,避免二次损伤,手术修复后需严格康复计划(通常6~12个月),防止过早返赛导致再撕裂。
5.3儿童与青少年
骨骺未闭合者需避免损伤骨骺的手术方式,优先选择保守治疗或关节镜下微创修复,防止影响骨骼发育。
5.4孕妇
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韧带松弛,增加损伤风险,治疗以支具固定和物理治疗为主,避免药物和射线暴露。
六、预防与康复
6.1运动前热身
进行10~15分钟动态拉伸(如高抬腿、弓步走),激活股四头肌和腘绳肌。
6.2力量训练
每周2~3次下肢力量训练(如深蹲、硬拉),增强关节稳定性,降低损伤风险。
6.3运动技术调整
避免突然变向或落地时膝关节过伸,使用护膝或支撑鞋垫提供额外保护。
6.4体重管理
BMI每增加5kg/m2,膝关节压力增加35%,控制体重可显著减轻关节负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