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可散发或小流行,儿童和青少年多见,秋冬易流行,有刺激性干咳、发热等表现,辅助检查有血常规、CRP、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等,需综合诊断鉴别,一般治疗包括休息等,抗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多预后良好,少数有并发症,可通过呼吸道隔离、增强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预防。
一、定义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它是一种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可散发或有小流行。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二、发病机制
肺炎支原体经呼吸道吸入后,吸附于呼吸道黏膜表面,通过其特殊结构如顶端结构等黏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然后侵入细胞,引发免疫反应。其致病机制可能与支原体的代谢产物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支原体感染后,会引起气道黏膜的炎症、水肿等改变,导致咳嗽等一系列症状。
三、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尤其是5-15岁的儿童相对更易感染。不同年龄阶段的易感性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发育情况等有关,儿童免疫系统相对尚未完全成熟,对肺炎支原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
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在秋冬季节有小流行趋势。在学校、托儿所等人群密集场所容易出现局部的聚集性发病。
四、临床表现
症状
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可持续较长时间,有时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咳嗽剧烈时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睡眠和日常生活。这是支原体肺炎比较典型的症状,主要是因为支原体感染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
发热:体温可高可低,多为中等度热,也有部分患儿可出现高热,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数天,长则可达数周。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表现。
其他症状:部分患儿可能伴有乏力、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婴幼儿感染支原体肺炎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可表现为气促、喘息等,需要仔细鉴别。
体征:早期肺部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肺部呼吸音减弱、干湿啰音等,但体征与胸片表现有时可不完全一致。
五、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一般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可能相对升高,这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
C反应蛋白(CRP):部分患儿CRP可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但CRP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
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包括IgM和IgG抗体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左右出现,可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IgG抗体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
病原学检查:可以通过痰、咽拭子等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但培养时间较长,临床应用相对较少。核酸检测技术如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可用于检测肺炎支原体核酸,能更早、更灵敏地诊断支原体感染。
胸部X线或CT检查:胸部X线表现多样,可呈支气管肺炎改变、间质性肺炎改变、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等,且胸部X线改变有时比肺部体征出现得更早,CT检查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可能更有帮助。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如果儿童有刺激性干咳、发热等表现,同时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结合胸部影像学改变,可考虑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感染相鉴别,如病毒性肺炎(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肺炎)、细菌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肺炎等)。病毒性肺炎一般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更明显,病原学检查可发现相应病毒;细菌性肺炎白细胞计数常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痰培养等可找到相应细菌。此外,还需要与肺结核等疾病相鉴别,肺结核常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PPD试验、结核菌素相关检查以及胸部CT等有助于鉴别。
七、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患儿需要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饮食要易于消化和营养丰富。对于有发热的患儿,需要进行适当的退热对症处理,如物理降温等。
抗感染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阿奇霉素一般采用序贯疗法,即口服给药。但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合理选择。
八、预后
大多数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良好,经过规范治疗后,一般可以痊愈,咳嗽等症状会逐渐缓解,肺部病变也会逐渐吸收。但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胸腔积液、肺不张、心肌炎、脑膜炎等,这些情况可能会影响预后,导致病程延长或出现一些后遗症。因此,对于支原体肺炎患儿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九、预防措施
呼吸道隔离:在支原体肺炎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如果周围有支原体肺炎患者,应尽量让儿童与患者隔离,减少感染机会。
增强免疫力:让儿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肺炎支原体的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减少通过手-口、手-鼻途径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