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保守治疗中手法复位外固定适用于大多数稳定性骨折,牵引治疗用于明显移位等情况;手术治疗有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微创手术等,分别适用于不同情况且受年龄、病史、性别等因素影响;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各期目的和措施不同,且受多种因素影响需个性化制定方案。
一、保守治疗
(一)手法复位外固定
1.适用情况:适用于大多数稳定性手腕骨折,如无明显移位或经过手法复位后位置良好的骨折。
2.操作过程:医生会通过手法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然后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外固定装置,如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等。石膏固定可以提供较为稳定的固定环境,限制手腕的活动,促进骨折愈合;夹板固定则相对轻便,透气性较好,但固定强度可能稍逊于石膏。
3.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手腕骨折进行保守治疗时,由于儿童骨骼的生长可塑性较强,手法复位相对更容易成功,但外固定需要密切观察,因为儿童的活动量较大,要确保外固定装置不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也不会过松导致固定失效。对于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相对疏松,手法复位时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外固定的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因为老年患者骨折愈合速度相对较慢。
(二)牵引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一些有明显移位且手法复位困难的手腕骨折,或者骨折伴有软组织嵌入等情况,可能会采用牵引治疗。
2.操作过程:通过牵引装置对骨折部位施加牵引力,逐渐拉开骨折端,纠正骨折的移位。牵引可以是皮肤牵引或骨牵引,皮肤牵引是通过粘贴在皮肤上的牵引带施加牵引力,骨牵引则是通过穿入骨骼的钢针施加牵引力。
3.生活方式影响:进行牵引治疗的患者需要注意制动,减少手腕及上肢的活动,以利于牵引效果的维持和骨折的复位。在牵引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牵引装置的正确位置,避免牵引绳松脱等情况。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吸烟可能会影响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不利于骨折愈合,需要劝导患者戒烟。
二、手术治疗
(一)切开复位内固定
1.适用情况:当手腕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无法达到满意的解剖复位,或者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时,通常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2.操作过程:医生会切开皮肤和软组织,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端准确复位后,使用钢板、钢针、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固定。钢板固定适用于较为复杂的骨折部位,可以提供较为坚强的固定;钢针和螺钉固定则常用于简单骨折的固定。
3.病史因素影响:如果患者有糖尿病病史,需要在术前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手术前需要对心功能进行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二)微创手术(如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等)
1.适用情况:适用于一些特定类型的手腕骨折,尤其是一些骨折位置较适合微创手术入路的情况。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操作过程:通过较小的切口,利用特殊的器械将钢板等内固定材料置入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相比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更小。
3.性别因素影响:一般来说,性别对微创手术的影响不大,但在术后康复过程中,男女患者可能会因为自身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在康复进度上有所差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三、康复治疗
(一)早期康复(骨折固定后1-2周内)
1.目的:主要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促进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
2.具体措施: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例如缓慢地握拳、伸指,每次活动尽量达到最大范围,但要避免引起骨折部位的疼痛。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帮助其进行手指的被动活动,以防止关节僵硬。老年患者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早期康复时活动要更加轻柔,逐步增加活动的强度和范围。
3.生活方式影响:患者在康复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手腕及上肢过度劳累,同时要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尤其是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等有助于骨折愈合的营养物质。
(二)中期康复(骨折固定后2-6周)
1.目的:进一步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
2.具体措施: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手腕的屈伸、旋转等活动范围。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抗阻训练,例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手指的抗阻屈伸,但要注意阻力不宜过大,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进度要有所调整。儿童患者可以通过玩一些简单的手部游戏来辅助康复训练,提高其积极性;老年患者则需要更加注重训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避免因训练过度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
3.病史因素影响: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因训练导致血糖波动过大。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心率的变化,避免过度训练引起心血管系统的不适。
(三)后期康复(骨折固定6周后至骨折愈合)
1.目的:恢复手腕的正常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具体措施:进行更具功能性的训练,如使用手腕进行抓握、捏取等动作的训练,逐渐恢复手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功能。可以进行一些手部的精细动作训练,例如拼图、写字等。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的患者在后期康复中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功能恢复训练,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手腕功能。儿童患者经过后期康复可以更好地恢复手部的正常功能,融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老年患者通过后期康复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骨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则需要在康复过程中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变化,确保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