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胸椎压缩性骨折后遗症有慢性疼痛、脊柱畸形、神经功能损伤、活动受限、内脏功能障碍、心理与社会适应问题等。
1、慢性疼痛
骨折愈合后,部分患者仍会感到胸背部持续性钝痛或活动时锐痛,尤其在久坐、久站或负重时加重。疼痛可能与椎体稳定性下降、小关节紊乱或肌肉代偿性劳损有关,严重时可能放射至肋间或腹部,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
2、脊柱畸形
椎体高度丢失可能导致胸椎后凸畸形(驼背),表现为背部异常隆起或身高缩短。长期畸形会改变脊柱生物力学,增加邻近椎体骨折风险,还可能压迫胸腔和腹腔脏器,引发呼吸困难、胃食管反流或便秘等并发症。
3、神经功能损伤
若骨折块移位或血肿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可能引发下肢麻木、肌力下降、大小便障碍甚至瘫痪。急性期需急诊手术减压,慢性神经损伤可通过药物(如甲钴胺片)和康复训练改善,但神经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往往难以完全恢复。
4、活动受限
脊柱稳定性下降会导致转身、弯腰等动作困难,长期制动可能继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康复期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如桥式运动、腹式呼吸),避免提重物和剧烈扭转动作,必要时使用腰部护具辅助日常活动。
5、内脏功能障碍
严重后凸畸形可能压迫胸腔和腹腔脏器,导致呼吸功能下降(如胸闷、气短)、胃食管反流或便秘。患者需调整进食姿势(少食多餐),便秘者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合并呼吸功能下降时需进行肺功能锻炼。
6、心理与社会适应问题
长期疼痛、身体功能受限和对未来的担忧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社交和工作能力。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以及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可提供重要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
若出现胸背部疼痛持续加重、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障碍或脊柱畸形明显,应立即就医进行脊柱X线或MRI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神经压迫程度。康复期需保持适量钙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晒太阳20-30分钟,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骨骼愈合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