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可由饮食不规律、情绪因素、劳逸失调、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表现为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疲劳无力、面色苍白、舌苔厚腻等。
一.原因
1.饮食不规律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不规律易伤脾胃。如果饥饱无常,饿时脾胃无谷气滋养,功能渐弱;饱时脾胃超负荷运化,气血耗损。且过食生冷、油腻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阳,导致脾失健运,运化水谷精微能力下降,最终引发脾胃虚弱。
2.情绪因素
中医有“怒伤肝,思伤脾”之说,情绪失调会影响脾胃功能。长期思虑过度,气机郁滞,可致脾失健运;如果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会打破肝脾协调关系,使脾的运化功能受阻。情绪波动还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得不到充足气血濡养,功能逐渐衰退,形成脾胃虚弱。
3.劳逸失调
中医强调“劳逸结合,气血和畅”,劳逸失调易损脾胃。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劳动,都会耗伤人体气血,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需加倍工作以补气血,长期则会因过度消耗而虚弱;过度安逸则气血运行缓慢,脾胃运化功能得不到激发,逐渐变得呆滞,水谷精微运化不畅,进而导致脾胃虚弱。
4.年龄因素
随年龄增长,人体肾精渐亏,而“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养后天,后天补先天”。肾精不足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且年老后气血渐衰,脾胃得不到充足气血濡养,功能逐渐减退。同时,老年人牙齿松动、咀嚼能力下降,也会加重脾胃运化负担,最终导致脾胃虚弱。
二.表现
1.消化不良
脾胃虚弱则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脾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胃不能顺利腐熟水谷,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延长,难以被充分消化吸收。患者常出现食后腹胀、食欲不振、嗳气酸腐等症状,部分人还会因运化无力,出现进食少量食物即有饱胀感的情况,这都是脾胃运化功能失常的典型表现。
2.腹泻或便秘
脾胃虚弱时,脾运化水湿功能下降,如果湿邪内停,下注肠道,可致腹泻,粪便多稀溏不成形,且常伴有食少、腹胀等症;如果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肠道失于濡润,或脾阳虚推动无力,肠道传导功能失常,则会引发便秘,患者多表现为大便干结难下,且排便后常有乏力感,这均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3.疲劳无力
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肌肉”,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四肢肌肉得不到充足气血濡养,就会出现疲劳无力的症状。患者常感全身乏力,活动后症状加重,还可能伴有精神不振、少气懒言等表现。这是因为脾胃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生成气血,机体失养,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出现疲劳状态。
4.面色苍白
中医讲“有诸内必形诸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面部得不到充足气血濡养,就会出现面色苍白。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成减少,面部肌肤失却气血的滋养与濡润,无法呈现健康的红润色泽,转而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苍白,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唇色淡、指甲苍白等气血亏虚的伴随症状。
5.舌苔厚腻
舌苔由胃气所生,脾胃虚弱则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水湿内停,上泛于舌面,就会形成舌苔厚腻。如果脾胃虚弱兼湿邪偏重,舌苔厚腻且多呈白色;如果湿邪日久化热,也可能出现黄腻苔。舌苔厚腻反映出脾胃运化水湿不畅,体内湿浊内停的状态,是脾胃虚弱的重要舌象表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