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本身不具传染性,但需明确导致肝硬化的病因是否具传染性。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的病毒具传染性,传播途径多样;非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不具传染性。患者自身要注意防病毒传播并积极治疗,接触者无相应抗体时乙肝可接种疫苗预防,丙肝避免接触污染血液,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不同病因导致肝硬化的传染性情况
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若肝硬化是由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发展而来,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注射器等)、性接触传播;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等)、性传播、母婴传播。此类情况下,患者体内的病毒具有传染性,但其腹水本身不直接传染他人。
非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像酒精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伤、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不具有传染性;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是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攻击肝脏引起的,也不具有传染性;还有药物性肝硬化、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均不具有传染性。
与肝硬化腹水相关的注意事项
对于患者自身:如果是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导致的腹水,患者要注意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比如乙肝患者要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出血的个人物品;丙肝患者在进行性行为时要使用安全套等。同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肝硬化,延缓病情进展,减少腹水的产生和复发。
对于接触者:如果接触者没有相应的乙肝或丙肝抗体,对于乙肝,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产生抗体以预防感染;对于丙肝,目前没有疫苗预防,主要是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血液等。接触者无需过度恐慌,但如果接触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疑似肝炎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特殊人群:儿童如果接触了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患者的血液等传播途径的风险暴露,应及时检查乙肝和丙肝相关指标。老年人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若接触到具有传染性的病毒,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更应注意防护。女性在备孕或孕期时,如果是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要做好母婴阻断等相关措施来防止将病毒传给胎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