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维持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肥胖者减重,避免不良饮食等;药物治疗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受体拮抗剂抑酸;有复发倾向等需维持治疗;内科无效或有并发症可手术,不同年龄人群治疗有不同需注意的方面。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肥胖患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因为肥胖会增加腹内压,促进反流。避免餐后立即平卧,睡眠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cm,减少夜间反流。另外,应避免进食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的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咖啡等,同时应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要注意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养导致腹压增加;老年人则要特别注意睡眠时的体位调整以及饮食的选择,因为老年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本身可能较弱。
二、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PPI):这类药物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首选药物,可显著缓解症状并促进食管黏膜愈合。常用的有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轻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
H受体拮抗剂(HRA):适用于轻至中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如雷尼替丁等,通过竞争性抑制组胺与胃壁细胞上的H受体结合,减少胃酸分泌,但抑酸作用较PPI弱。
三、维持治疗
对于有复发倾向且症状持续的患者需要维持治疗:可选用PPI或HRA按需治疗,按需治疗是指在出现症状时用药,症状缓解后停药。对于不同年龄患者维持治疗的策略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要谨慎选择药物及治疗方案,避免长期使用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在选择药物及确定治疗方案时要更加谨慎,需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四、手术治疗
对于内科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少反流。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严格评估患者情况,包括年龄、全身健康状况等,儿童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老年人手术前要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