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母亲为HBV感染者时新生儿感染风险高,需采取母婴阻断措施)、血液传播(接受不安全输血、侵入性医疗操作等可致感染)、性传播(性活跃期人群、有不良生活方式者感染风险高)及其他传播途径(家庭密切接触传播及围产期其他接触等)。
母婴传播:
年龄因素:母亲为HBV感染者时,新生儿感染风险较高。因为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等含有HBV的体液。
性别影响:男女在母婴传播方面无显著性别差异,主要与母亲HBV感染状态相关。
生活方式与病史:母亲有HBV感染病史且未得到有效阻断时,新生儿极易感染。应采取如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母婴阻断措施来降低风险。
血液传播:
年龄因素:任何年龄段通过血液途径接触HBV都可能感染,但对于儿童等免疫功能相对不完善人群,感染后更易慢性化。
性别影响: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与血液接触方式及HBV暴露情况有关。
生活方式与病史:接受不安全的输血、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侵入性医疗操作(如纹身、穿耳洞等使用非一次性器械且消毒不严格时),都可能通过血液传播HBV。有既往接受不安全医疗操作等病史的人群需特别注意。
性传播:
年龄因素:性活跃期人群(通常15岁以上)通过性传播感染HBV风险较高,儿童时期因性活动较少,通过性传播感染的概率较低。
性别影响:无特定性别差异,男女均可通过无防护的性接触传播HBV。
生活方式与病史:有多个性伴侣、不安全性行为(如无防护措施的性行为)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感染HBV风险增加。有既往不安全性行为病史者需警惕。
其他传播途径:
家庭密切接触传播:在乙肝高发地区,家庭密切接触传播较为常见。例如,日常生活中皮肤黏膜破损时接触HBV阳性者的血液、唾液等。儿童在家庭环境中若有HBV感染的家庭成员,且存在皮肤黏膜微小破损接触到患者体液时,易被感染。
围产期其他接触:如在分娩后与HBV阳性母亲的密切生活接触,也可能通过唾液等途径传播,但相对母婴传播中的宫内传播等概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