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的评估包括症状评估(关注典型症状、不同年龄表现、生活方式及病史)、胃镜检查(是最准确方法,可分A-D级)、24小时食管pH监测(了解食管过度酸反流情况)、食管滴酸试验(阳性支持诊断)、食管压力测定(了解食管动力情况)。
一、症状评估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出现烧心、反流等典型症状。烧心是指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多在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咽部或口腔。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呕吐、拒食等,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同时要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如是否有肥胖、吸烟、饮酒等情况,这些因素可能影响病情。另外,需询问患者病史,是否有其他胃肠道疾病、腹部手术史等。
二、胃镜检查
1.检查意义:胃镜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能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是否有糜烂、溃疡、Barrett食管等,并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变。
2.检查表现:反流性食管炎在胃镜下可分为A级(食管黏膜破损长径<5mm)、B级(长径≥5mm,但无融合现象)、C级(黏膜破损有融合,但<75%食管周径)、D级(黏膜破损融合,≥75%食管周径)。
三、24小时食管pH监测
1.检测原理:通过将pH电极放置在食管下括约肌上方,连续24小时监测食管内pH值变化,以了解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反流情况。
2.诊断价值:如果24小时内pH<4的总时间百分比、直立位pH<4的时间百分比、卧位pH<4的时间百分比等指标异常,提示存在病理性反流,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症状不典型但高度怀疑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该检查有重要价值。
四、食管滴酸试验
1.试验方法:将一定浓度的盐酸缓慢滴入食管,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烧心、胸痛等症状。
2.阳性判断:如果患者在滴酸过程中出现典型的烧心和胸痛症状,即为阳性,提示食管黏膜对酸的敏感性增加,支持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
五、食管压力测定
1.测定目的:通过测定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食管体部压力等,了解食管动力情况。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存在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等动力异常情况。
2.临床意义:对于一些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尤其是症状与食管动力异常相关的患者,食管压力测定有助于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