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分为0-4期,0期为轻微肝性脑病,无明显临床表现但检查有异常;1期为前驱期,表现为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有轻度扑翼样震颤;2期为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等为主,有明显扑翼样震颤等;3期为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4期为昏迷期,患者完全昏迷,生命体征需密切监测,不同年龄患者各期表现有差异及护理需注意不同要点。
1.1期(前驱期)
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轻度的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等。此期神经系统体征不明显,可能仅有轻度扑翼样震颤(嘱患者两臂平伸,手指分开时,出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急促而不规则地扑击样抖动)。对于儿童患者,性格改变可能更难被察觉,需要密切观察其日常行为变化;而成年患者相对更易发现性格和行为的异常情况。
2.2期(昏迷前期)
症状表现: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定向力(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和理解力均减退,例如对时间、人物、地点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如搭积木、用火柴摆图案等)。患者可出现明显的扑翼样震颤,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该期患者的生活方式会受到较大影响,比如睡眠障碍会影响其正常休息和生活规律,需要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帮助其休息;不同年龄患者的表现可能因神经系统发育或成熟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儿童可能在智力构图等方面的表现与成年患者不同。
3.3期(昏睡期)
症状表现: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醒时可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各种神经体征持续存在或加重,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加,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脑电图有异常波形。此期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护理,防止昏睡时发生意外;年龄较小的患者在昏睡期的护理需要更加细致,比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因为儿童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
4.4期(昏迷期)
症状表现:患者完全昏迷,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等。脑电图明显异常。该期患者的生命体征等需要密切监测,不同年龄患者在昏迷期的护理重点不同,儿童昏迷期需要关注其各器官功能的维护等。